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针灸治疗各论 / 正文

羊痫风针灸治疗辨证配穴手法解析

定义(epilepsy): 是以猝然昏仆,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强直抽搐,或有鸣声,醒后神志如常为主症的病证。 特点: 具有突然性、短暂性、反复性发作的特点,又称癫痫、痫证,俗称“羊痫风”。 病因: 其发生多与先天因素、精神因素、脑部外伤及外邪侵袭、饮食失调等有关。 病位: 在脑,与肝、心、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基本病机: 是风、痰、火、瘀导致气血逆乱,蒙蔽清窍,扰乱神明,神失所司。 西医学: 痫病即西医学的癫痫,分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主要见于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等脑部疾患。 【辨证】 1.发作期 ①大发作(典型发作): 发作前常有头晕头痛,胸闷不舒,神疲乏力等预兆,旋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涎沫,甚则尖叫,二便失禁。短暂发作即清醒,发作过后则觉头昏,精神恍惚,乏力欲寐。 ②小发作: 动作突然中断,手中物件落地,或头突然向前倾下而后迅速抬起,或两目上吊,大多数秒至数分钟即可恢复,且对上述症状发作全然不知。 2.间歇期: 多见于痫病日久,发作次数频繁,抽搐强度减弱,苏醒后精神萎靡,表情痴呆,智力减退。 兼症: ①见胸闷,痰多,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有力,为风痰闭阻。 ②急躁易怒,咳痰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为痰火扰神。 ③头部刺痛,或有脑部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为瘀阻脑络。 ④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为心脾两虚。 ⑤神志恍惚,两目干涩,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为肝肾阴虚。 【治疗】 1.基本治疗 (1)发作期 治法: 开窍醒神,息风止痉。以督脉、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百会内关太冲后溪涌泉 配穴: ①大发作配十宣。 ②小发作配神门、神庭。 方义: ①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故取督脉之水沟、百会以醒脑开窍、宁神定志。 ②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可调畅气机,宁心安神。 ③太冲为肝之原穴,可息风止痉。 ④后溪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为治疗痫病的要穴。 ⑤涌泉为肾经井穴,可开窍醒神。 操作: 毫针泻法。水沟宜强刺激致眼球湿润或流泪。 (2)间歇期 治法: 化痰通络。以督脉、任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腰奇 配穴: ①风痰闭阻配合谷、中脘、风池。 ②痰火扰神配曲池、神门、内庭。 ③瘀阻脑络配百会、膈俞、内关。 ④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 ⑤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三阴交。 方义: ①印堂可调神开窍。 ②鸠尾为任脉络穴,是治疗痫病的要穴。 ③间使为心包经经穴,可调心神、理气血。 ④太冲为肝之原穴,可平息肝风。 ⑤丰隆为豁痰化浊的要穴。 ⑥腰奇为治疗痫病的经验效穴。 操作: 太冲、丰隆行泻法,其余主穴行平补平泻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胃、皮质下、神门、心、枕、脑点。每次选2~3穴,毫针刺,强刺激,间歇捻转,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2)穴位注射法: 足三里、内关、大椎、风池。每次选2~3穴,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 (3)穴位理线法: 大椎、肝俞、腰奇、足三里、丰隆。每次选2~4穴,2周一次。 【按语】 1.针灸治疗痫病能改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对癫痫持续发作伴有高热、昏迷等危重病例必须采取综合疗法。对于较重的癫痫应配合应用抗痫药物,针刺起效后应逐渐减少剂量,不可立即停用。 2.对继发性痫病,应重视原发病的诊断、治疗。痫病间歇期应坚持辨证治疗,以治其本。患者应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注意饮食起居,以防复发。

羊痫风针灸治疗辨证配穴手法解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调理师证.理疗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家庭教育师证.烹饪师证.食疗师证.药膳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