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hiccup): 是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止为主症的病证。临床所见以偶然发生者居多,这种呃逆为时短暂,多能自愈。有的则屡屡发生,持续数天、数月,甚至数年。 病因: 与饮食不当,情志不畅,正气亏虚有关。 本病病位: 在膈,病变脏腑主要在胃,涉及肺、肝、肾。 基本病机: 是气逆动膈。 西医学: 呃逆可见于西医学的单纯性膈肌痉挛。 【辨证】 主症: 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不能自制。 兼症: ①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恶食生冷,喜饮热汤,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为胃寒积滞。 ②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为胃火上逆。 ③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滞。 ④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㿠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脾胃阳虚。 ⑤呃声短促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为胃阴不足。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宽胸利膈,和胃降逆。以任脉、手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膈俞内关中脘足三里膻中 配穴: ①胃寒积滞配胃俞、建里。 ②胃火上逆配胃俞、内庭。 ③肝气郁滞配期门、太冲。 ④脾胃阳虚配脾俞、胃俞。 ⑤胃阴不足配胃俞、三阴交。 ⑥大便秘结、肠鸣、腹胀甚者配天枢、上巨虚。 方义: ①本病病位在膈,故不论何种呃逆,均可用膈俞利膈止呃。 ②内关穴通阴维,且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为降逆要穴。 ③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胃腑寒热虚实所致胃气上逆动膈者用之均宜。 ④膻中穴近膈,又为气会,功擅理气降逆,气调则呃止。 操作: 胃寒积滞、脾胃阳虚者,诸穴可用艾条灸或隔姜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亦可用温针灸,并可加拔火罐。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毫针刺,强刺激,也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2)穴位贴敷法: 麝香粉0.5g,放入神阙穴内,伤湿止痛膏固定,适用于实证呃逆,尤以肝气郁滞者取效更捷;吴茱萸10g,研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 【按语】 1.针灸治疗呃逆有显著疗效。 2.呃逆停止后,应积极治疗引起呃逆的原发病。 3.急重症患者出现呃逆,可能是胃气衰败、病情转重之象,宜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