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acute lumbar sprain): 是指腰部软组织由于过度牵拉,肌肉、筋膜、韧带等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疾病。 中医范畴: 本病属于中医学腰部伤筋范畴,又称“闪腰”、“岔气”。 病因: 其发生常与剧烈运动、用力不当、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 病位: 在腰部经筋,与膀胱经、督脉等经脉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 是腰部经络气血壅滞,不通则痛。 【辨证】 主症: 腰部发生扭伤后,立即出现持续性剧痛难忍,呈撕裂样痛、刀割样痛、锐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损伤部位的肌肉等软组织有明显压痛,出现肌肉痉挛或僵硬即肌紧张,局部可出现肿胀、瘀斑。 证型: 督脉证: 疼痛部位或压痛点以腰骶椎正中线(棘间或棘突上)为著。 足太阳经证: 疼痛部位或压痛点在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 手阳明经筋证: 痛在脊旁(督脉与膀胱经之间,棘突旁)。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行气止痛,舒筋活血。以局部穴及上肢奇穴为主。 主穴: 腰痛点阿是穴委中后溪 配穴: ①督脉证配水沟。 ②足太阳经证配昆仑。 ③手阳明经筋证配手三里。 方义: ①局部阿是穴可祛瘀通络,舒筋活血。 ②远端选手背腰痛点,为经验用穴。 ③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 ④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手、足太阳同名经脉气相通,后溪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故针刺该穴可行气血而通经络,使受伤组织功能恢复正常。 操作: ①首先选奇穴腰痛点和后溪穴,行较强的捻转提插泻法1~3分钟,同时嘱患者慢慢活动腰部。 ②再让患者俯卧位,在腰骶部寻找压痛点,毫针刺用泻法,并拔火罐。 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阿是穴。皮肤针重叩至微出血,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 (2)艾灸法: 阿是穴、肾俞、次髎。用艾条悬灸或隔姜灸,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次15~20分钟,常在扭伤后24小时以后施灸。适用于素体虚弱的患者。 (3)电针法: 委中、腰阳关、大肠俞、腰痛点、阿是穴。每次选穴2对,针刺得气后,用低频电刺激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每日1次。 【按语】 1.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疗效,一般治疗后可立即见效。但必须排除骨折、脱位、韧带断裂、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或肿瘤等情况。 2.可配合推拿、药物熏洗等疗法。如果急性腰扭伤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未彻底治愈,可转变成慢性腰痛,因此,应积极治疗。 3.加强腰部的养护和锻炼,搬运重物时宜采取正确的姿势,不宜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