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经络书友会 / 正文

[症候结构]研究中医症候的几点意见



为了配合梁亚奇老师讲症候结构,小编找来了王居易老师谈研究中医症候的一篇文
章,摘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的症候资料数量很多,但比较分散,内容很丰富,
但不够系统。因此,研究中医症候首先要建立一定的研究方法、确立-些基本
的研究命题。
关于症候概念和分类的研究
中医记载的症候,隋代《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就有1729个症候,历代又有不少
增加。但每一个症候的确切概念,往往不太严格,如“发热"这个症候,尽管有“体
若燔炭”、“往来寒热”、"但热不寒”、微热”、 “潮热”、 “烦热”、“躁热”、“翕翕发
热”、“蒸蒸发热”等名称加以区分。临床上,仍然难于准确地区别、临床医生往
往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来判断。所以,“发热"的确定性(即发热的基本特征、
各种发热的区别、联系和分类)不解决,我们就无法准确地学握和研究这个症候
的运动变化规律。
我们应该选择几十个或几百个常见的典型"症候”,对每一个具体症候的概念在
其内涵、外延、分类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这是中医症候理论的基本建设工作。
关于症候联系形式的研究
临床上,任何一个患者出现的症候,往往是几个或几十个,这些症候间存在着
多种形式的联系。分析其联系的种类、性质,对于了解症候的性质、状态,判
断”证型"或疾病的种类、程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辨证"或 辨病过程主要就是
通过这种分析来完成的。
例如:以“口渴”为主症的“证型"或疾病、与其他症候之间,会有各种不同层次、
不同性质的联系形式。口渴一不欲饮,表示无里热或津液不能上达;口渴--
多饮,表示有热或津不足,以上两例为同层次的联系。
又如,口海、多饮--尿少,表示气化不足口渴、多饮、尿少--浮肿,则为
气化不足而湿邪内停,以上两例属多层次联系。
再如,口渴、多饮--多尿或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则属于消渴病的范围
了。临床实践中,症候的联系形式比这要生动、深刻、复杂得多,应该进行专
题探讨。

关于症候结构的研究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在认识各个症候属性、变化规律的同时,也认识到
某些典型症候群的性贡和变化规律,并且建立了“证"(或称证型)的概念,即彼此
有内在联系、相对稳定的一组症候,"证在发生的原因上、性质上、运动变化
规律上具有比较稳定的个性。“证"的外在形式就是症候结构。“证”的概念和证型
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概括了疾病特征和人体的机能状
态。
《伤寒论》的六经提纲、以及各主方的xx汤证”都是由特定的“症候结构”表述
的。例如,《伤寒论》小柴胡汤证的症候结构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
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由于各症候均为邪阻少阳所致,所以张仲景提出了“伤寒
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结论。
学握了小柴胡汤证的症候结构及其特征,临床时就会进退自如了。又如,《伤
寒论》抵当汤证的症候结构为:伤寒有热、发狂、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
利。其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这 一症候的联系形式 ,构成 了抵当汤证
的特征。
系统地整理、研究中医症候结构理论,了解各类证型的症候结构特征。熟悉各
种疾病的证型变化规律,可以使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中医的理论概念,命
题,如伤寒蓄水、蓄血,湿病的逆传心包、顺传阳明,以及通因通用,寒因塞
用等;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分析临床上出现的各种症候,提高辨证"和“辨
病”的水平。

[症候结构]研究中医症候的几点意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调理师证.理疗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家庭教育师证.烹饪师证.食疗师证.药膳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