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法(acupointpastetherapy):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若使用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 历史沿革:历代文献对穴位贴敷的记载十分丰富。 ①如《太平圣惠方》记载:“治疗腰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 ②《本草纲目》亦载:“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穴位贴敷的机理,与西医学的透皮给药技术颇有相似之处。通过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代谢,也不经过消化道,避免了肝脏及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因而保持了更多有效成分,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本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方便,对于衰老、稚弱、药入即吐患者尤为适宜。 贴敷药物 (一)药物的选择 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穴位贴敷。因给药途径不同,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又具有以下特点: 1.常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以引领诸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祛邪外出。常用的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乳香、没药、肉桂、细辛、白芷、姜、葱、蒜等。 2.多选气味醇厚、力猛有毒之品,如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巴豆、斑蝥、蓖麻子、大戟等。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药性或熬膏使用。如:以醋调和,能起到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以酒调和,则有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虽用药缓,可激其性;以油调和,可润肤生肌。常用的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此外,还可针对病情,选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二)药物剂型 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临床中有多种剂型可供穴位贴敷使用。如膏剂、丸剂、散剂、糊剂、泥剂、膜剂、饼剂、熨贴剂等,其中膏剂又可分为软膏剂、硬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