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 瓠子用于清热止渴,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拉丁名】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 Standl.Var.Clavata Ser.
【别名】甘瓠,甜瓠,净街棰,龙蜜瓜,天瓜,长瓠,扁蒲
【名称考证】甘瓠、甜瓠、净街棰、龙蜜瓜、天瓜、长瓠、扁蒲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葫芦科植物
【药用部位】瓠子的果实。本植物的种子(瓠子子)、老熟的干燥果皮(蒲种壳)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甘,寒。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滑,无毒。”②《唐本草》:“甘,冷,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微毒。”入心,膀胱,肝三经
【功效主治】清热止渴,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4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古籍考证】出自 ①《唐本草》:“瓠味皆甜,时有苦者而似越瓜,长者尺余,头尾相似。与甜瓠蒌体性相类,啖之俱胜冬瓜。”②《群芳谱》:“瓠子,江南名扁蒲。就地蔓生,处处有之。苗、叶、花俱如葫芦,结子长一、二尺,夏熟。亦有短者,粗如人肘,中有瓤,两头相似。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啖,夏月为日常食用,至秋则尽,不堪久留。”
【相关选方】①治小儿初生周身无皮:用瓠烧灰,调油搽之。 ②治左瘫右痪:瓠子烧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脚疼痛:瓠子烤热包之。 ④治诸疮脓血流溃,杨梅结毒,横痃鱼口:瓠子用荞面包好,以火烧焦,去面为末,服之。(选方出《滇南本草》)
【原生形态】瓠子一年生攀援草本,具软毛;卷须有分枝。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圆形至肾状卵圆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略相等,稍有角裂或3浅裂,先端短尖或钝圆,边缘具短齿,基部心形;叶柄长5~30厘米,顶端具腺齿2枚。花单生,夕开早萎;雄花具长柄,较叶柄为长;雌花柄较短。花萼长2~3厘米,萼漏斗状,5裂,裂齿狭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广卵形或倒卵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边缘皱曲。雄花雄蕊3枚,花药结合,一药具1室,另二药各具2室;雌花子房椭圆形,有绒毛,花柱短,柱头3枚,各2裂。果实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圆棒形,嫩时略柔软,绿色,老熟后,外皮变硬,呈白色或黄色。种子多数,白色,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平截或有2角。花期6月。果期7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