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古代众多著名医家,之所以在医药学的不同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从不同的方面对祖国医药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丰富、发展和完善了中国医药学体系而成为医药学大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个人经历,但都有最大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医德高尚、心存高远。
如东汉时代的“医圣”张仲景,曾“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成了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奠定了临床医学理论体系坚实基础的《伤寒杂病论》,他严厉抨击医德败坏者“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并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又如有“药王”之称的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不恋玉墀走穷山,唯向民间施丹散”。
孙思邈在其毕生心血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序中云:“凡太医治病,必当安定神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对待病人“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要“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行医“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后快,邀射名誉”,“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有“高尚先生”之称的河间学派(寒凉派)代表、金代医家刘完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幼年家境贫寒,母亲患病,由于家贫三延医而不至,致使其母身亡,遂立志学医,以济世活人。刘完素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为救治疫病,一改《和剂局方》用方温燥之弊,创立“六气化火”论,终成“寒凉派”的开山鼻祖。
在这些医家身上,都折射出高尚的为医道德,以及救死扶伤造福人类的高尚情操。即使在今天,这些医药学家的优良医德,仍是值得称道的,学习和继承这些高尚的医德仍有其现实意义。
在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大力倡导精神文明的今天,对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也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医学活动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医学又是人学,随着医学模式和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及执业医师考试和医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均将医学伦理学作为必备知识可以看出,社会对良好医德的呼唤,加强医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现实的必要,而学习古医家高尚医德不失为一种重要和有效途径。
首先,对保证医药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医疗行为,保证医药行业履行其神圣的社会职责,防止医药行业不良之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制约医药人员行为的医药卫生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即在法律法规所不及而又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一些行为,提高医药工作者的自律。
其次,古代的医药学家往往有许多方面的高深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文学、历史、哲学、古代民俗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等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知识,这是了解辉煌的古代中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意识的需要。
再次,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有关的民族医药知识。古代的医药学著作浩如烟海,写作风格、体例不一,医案、医话、议论应有尽有,可以各取所需,为己所用。
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医德需要多方努力,现行的高等院校通识课设置虽多与职业道德教育有关,但这是比较宽泛的,即使《医学伦理学》教本也偏于简洁,生动性、具体化不够,如能结合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进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无疑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何进行|<<
<<
<
1
2
3
>
>>
>>|
呢?笔者认为,应该考虑以下4个方面。
1. 甄别善伪择其善者而习之学习借鉴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应该对他们的言行甄别善伪,择其善者而从之、习之,择其伪者而弃之。我国古代的人们由于受各种宗教文化、忠君思想、家族观念、鬼神论等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行为道德标准。这些行为道德标准对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医家们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对他们医德的形成产生着直接的作用,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历史的印记,这些无疑都是应予摈弃的。对于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思维能力的大学生,只要稍加引导,是完全可以正确取舍的。
2 .结合时代要求古为今用学习和借鉴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是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与此同时学习他们高尚的医德同样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对新时代的医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行为道德规范标准,要求医疗服务更具有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学习和借鉴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不可囿于其具体的言行和标准,一成不变地效仿只会导致复古和倒退。试想如果仍然坚持男女授受不亲、医技口传心授固步自封,这能说明是真正的高尚医德?因此,只有从实质上学习他们的高尚医德,结合时代的要求,常存一颗纯洁真诚、慈善、高尚之心,诚意真心地为患者服务才是真正的学习和借鉴。
3 .结合课堂教学潜移默化要将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留置于心中,体现于具体的医疗实践中,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训练过程,其中对在校学习的医学生而言,其主要方式是要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强化。
要完成好这个过程并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与医学伦理学(或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教学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是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相结合,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业务过硬、思想可靠的可用之才,结合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可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是与相关的专业课程相结合,中医学是医学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程之一,尤其是中医专业,还开设了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等,这些课程本身就与古代医家密不可分;
四是与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相结合。实习教学既是将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证之临床,转化为学生固有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为医者基本素质的过程,从学习古代医家高尚医德角度而言,这是检验教育效果的过程。
要做到这四个结合,就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要站在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同时还要有高品质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高度来组织教学,这也是当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将这种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潜移默化,使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更具体、更具有实效。
4 .抓住关键提高效果在进行古代医家高尚医德教育活动中,必须抓住教育的关键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又能获得好的医德教育效果。在学习古医家高尚医德时,从总的方面看,正身、救疾、敬友是其教育关键,就是学习他们在思想意识、学习态度、为医形象、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良好品行。
具体而言可考虑四方面的内容:
一、学习古医家慎独自爱的个人修养,“医乃仁术”,是造福于众生的技术活动。要求医者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不允许有半点虚假伪善;
二、学习古医家对待同道的态度。不得相互诋毁。道说是非,做不利于已,也不利于人的事|<<
<<
>>
>>|
。要教育医者相互之间互敬互爱互帮,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提高,树立良好的行业之风;
三、学习古医家对待病人的态度、言行举止。这是为医者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的必修功夫,也是为医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修养内容;
四、学习古医家勤奋学习、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这是他们取得突出医药学成就的前提条件,如明代著名医药大家李时珍,为写成不朽巨著《本草纲目》,历时27年,足迹遍布全国,曾三易其稿,这是医学生掌握必备专业知识、提高医疗技术,必须具备的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
<<
<
1
2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