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tic disorders): 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期,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神经精神性疾病。 特点: 以反复、迅速、无目的、不自主的单一或复合肌群的收缩运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障碍为特点。 分类: 根据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和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 病因: ①多数起病于学龄早期,男性为多。呈慢性病程,可自行缓解或加重。本病发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因素及产伤、窒息、头部外伤等有关。 ②本病归属中医学的“慢惊风”、“肝风”、“抽风”等范畴。其发生与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因素有关, 病位: 与心、肝、脾、肾等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 是痰热生风或虚风内动。 【辨证】 主症: 以反复性、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动作为主,影响到多组肌群。 兼症: ①若发作频繁,抽动有力,口出异声秽语,兼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阳化风。 ②若胸闷作咳,喉中声响,秽语抽动,兼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纳少厌食,舌淡,苔白或腻,脉沉滑或沉缓,为脾虚痰聚。 ③若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性情急躁,睡眠不宁,五心烦热,舌红绛,苔光剥,脉细数,为阴虚风动。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平肝息风,调神止搐。以督脉、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风池太冲合谷肝俞筋缩 配穴: ①肝阳化风配行间、侠溪。 ②脾虚痰聚配足三里、丰隆、太白。 ③阴虚风动配风池、三阴交。 ④睡眠不足配安眠、神门、三阴交。 ⑤烦躁配神门、心俞。 ⑥眨眼、嗤鼻配太阳、迎香。 ⑦口角抽动配地仓、颊车。 ⑧发音不清、秽语配廉泉、金津、玉液。 方义: ①脑为元神之府,百会、风池位居头部,能疏利脑窍,调神导气,平息风阳,镇静安神以止痉。 ②太冲为疏肝之要穴,与合谷相伍,功善息风定搐。 ③肝主筋,抽动为筋脉失养或肝风所扰而出现的症状,因此肝俞与善于治疗筋脉拘挛之筋缩配合,可疏肝而调理筋脉,止抽搐。 操作: 常规针刺。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1~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电针。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可控制和减轻抽动症状,尤其对于喉肌痉挛发出的怪声有速效。 2.针灸治疗的同时宜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并加强精神调护,避免精神刺激。 3.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与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