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52例疗效观察 st1\:{behavior:url(#ieooui) }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的I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穴位埋线(主穴:中脘、水分、天枢、大肠俞、梁丘、公孙)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脂必妥口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重、血脂指标的变化。4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1%,对照组为77.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体重各项指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减肥降脂作用显著。 肥胖者体内脂类物质含量相对偏高,容易产生脂代谢紊乱,故临床上肥胖症、高脂血症常并见。笔者近年来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l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参照《调整血脂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次血清胆固醇(TC)I>6.5mmol/L或血清甘油三酯(TG)≥1.5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值男性≤1.40mmol/L,女性≤1.17mmol/L,年龄30。65岁。同时符合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亚洲成年人超重指标”’:体重指数(BMI)≥23。凡继发性肥胖血脂异常患者;有冠心病、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和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有慢性 肝、肾、内分泌疾病病史;近3月接受减肥措施和口服降脂药物者,均不纳人本观察。 1.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83例,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及针灸科门诊病例,按自愿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31~58岁,平均42.68岁;病程平均6年;有家族史(父亲或母亲有肥胖型高脂血症)者18例。对照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34.60岁,平均43.16岁;病程平均7年;有家族史者ll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法。主穴:中脘、水分、天枢、大肠俞、梁丘、公孙。配穴:脐上偏胖配梁门、下脘、大横;脐下偏胖配石门、关元、大巨、归来;气虚配足三里;痰湿配丰隆;胃热配曲池;便秘配支沟。操作:局部常规严格消毒,打开埋线包取出各个用具备用,将O号经络疏通线剪成2cm长,放入9号埋线针管前端,右手持针,针尖从针口向下与皮肤成30~一40~角进针,刺入穴位,大约进针于皮下2.5cm左右,缓缓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蛋白线留置穴内。四肢穴位采用一次性8号埋线针,取2-O号蛋白线置入针管前端,快速进针约皮下0.5—1寸后缓缓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蛋白线留置穴内,覆盖消毒棉签,12小时之内禁沐浴。每周埋线1次。 2.2 对照组口服脂必妥片(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批号:国药准字z51022196),每次2片,每天3次。2组均治疗4周为l疗程,共治2疗程。全部患者均给予生活指导:每天体育活动20—30分钟,可散步、慢跑、爬山等;饮食以清淡为主,晚餐后至睡觉前不再吃零食。 2.3 观察项目 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包括Tc、TG、HDI。一c及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I.DL—c)等指标】、体重【包括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监测。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包。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调整血脂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拟定。显效:体重较治疗前减少10%·以上,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HDI.一c上升>O.26mmol/L。有效:体重较治疗前减少5%以上,Tc下降10%-20%,或TG下降20%-40%,或HDI上升0.104—0.26mmol/L。 无效:体重较治疗前减少5%以下,Tc下降<10%,或TG下降<20%,或HDI上升<0.104mmol/L。 3.2 治疗结果 3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3.1%;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7.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2组疗效相当。 3.2 2 2组治疗前后体重各项指标变化比较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体重指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表1 2组治疗前后体重各项指标变化比较(面±s) 3.2.3 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比较见表2。2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比较(面5)mmol/L3.2.4不良反应监测治疗组有5例上腹部上、中脘穴或四肢穴位羊肠线吸收不良,出现皮下条状硬结,停止埋线后,硬结2~3周消散;l例曲池穴埋线后红肿,经消炎治疗痊愈;对照组有6例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无需处理。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肥人多湿、多痰、多虚,常因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失运而生湿、生痰积于体内,外溢皮肉而见肥胖。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线,取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任脉经穴为主,调整脾胃,疏通瘀滞,通腑利湿,祛痰降脂。结果表明,治疗后体重及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而且减肥效果显著、降脂平稳,可作为防治肥胖型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