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上一期的跟师笔记,遗留了关于针刺法很重要的两条,没有讲 完,那么今天咱们把这个话题继续说完。上次遗留的两条分别是:第五, 进针法;第六,得气和守气。 下面先说进针法。 王居易老师在带徒的时候讲过一个比喻:说一个人非常有才华,就是有个 缺点,衣装太邋遢,衣服不干净,穿着也不得体。跟别人一见面,对方很 自然地就对他有抵触。所以虽然他很有才华,但是跟别人合作总是不顺 利,结果就不好。老师说,这个穿衣服的比喻,就好比咱们针刺时候的进 针。你的辨经、选经、选穴、配穴、取穴都很好,但是进针粗糙,手法不 够好,后面的治疗效果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什么呢?咱们中医讲究医 生跟患者要"感应和谐",西医也讲究患者的依从性。 你的第一针刺进去 ,病人疼得哎呦声,接下来你再针刺的时候,他必定 会紧张,经脉筋肉全都是绷着的,气血状态全都变了,这样种情况, 针 刺效果就要打折扣。而且患者在心里对你的信任感也降低了,有的甚至有 意无意地在心理上就会有点抵触,有点小对抗,那么你得到的结果,首先 就是不容易得气,接下来的疗效必定要打折扣了。而好的医生呢,应当是 刺法帮助你提高疗效,你的针一扎进去,患者马上就觉得这个医生功夫真 棒,于是他加倍信任你,在你治疗的时候他就会放松、听话。 所以老师对弟子有个要求,必须重视进针法,做到进针不疼。有人说,扎 针哪有不疼的?王老师说,这个说法不准确。 据老师的经验,只有很少一部分腧穴,针刺会有疼痛感,但也没有那么邪 乎;而其余绝大多数腧穴,可以肯定地回答,进针就是不疼,如果进针疼 到患者了,定是手法出了问题。 在学习刺法的时候,老师给好几位师兄弟做过示范,让我们亲身体会进针 的感受。的确是,不用眼睛看的时候,我们都感觉不到老师的针是什么时 候扎进去的。 怎样做到这种进针效果呢?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个是快进针,一个 是慢进针。所谓快进针,就是速度要快,“突”的一下就把针刺进去了。王 老师解释说,这种方法其实不是不疼,而是因为速度够快,所以患者的痛 感是一闪而过。但是王居易老师不推重这种方法,因为这是个偷懒的办法,有不少弊端。 首先说患者还是会疼,时间再短,疼痛还是能很清晰地感觉到,所以患者 仍旧会紧张和抵触;其次,追求速度,医生就不能专注地体会和把握针刺 的层次,以及针具进入患者身体之后所引起的“对话”,尤其是浅层的针 感,很容易被忽略掉。 那么在什么时候采用这种快进针呢?王老师说,一般是医生身体条件不太 好的时候,就是医生的精力不够充沛,比如医生自己正在生病或者年纪非 常高龄了,或者工作一整天已经很疲劳了,退而求其次,使用快进针,比 较省力。 快进针的关键就是快,把针尖对准要刺入的位置,刺手的持针部位低一 些,可以夹持在针身而不是更高的针柄上,注意力集中,进针这一下子要 稳、准、狠,不必刺入太深,入皮即可一-因为进针导致疼痛,通常只是在 进皮的那层。把针刺进去之后, 再调整自己,继续下一步寻找得气感的 操作。 接下来咱们再说慢进针的方法。这个是王居易老师推崇的进针法,也是老 先生要求弟子习练的针法。这种进针法,才是名副其实的不疼进针的方 法,而且能够和后面的得气、守气融贯为一。 其诀窍,第一就是别怕慢,自己的针尖慢慢下去碰到患者的时候,不用担 心患者,你只管守住自己的劲道, -定是均匀而连贯地把针“挤”进去。你 如果心里犹豫,担心患者会有什么反应,反而分神,针下的劲道就会不自 觉的懈了。劲道懈了,不能沉稳连贯,才会导致患者疼痛。那么怎样守住 劲道呢? 王老一直对弟子强调8个字:“心无外务,手如握虎。”这个状态有点像写书 法,虽然毛笔的笔头是软的,但在纸上写出来的字却有劲道。这个劲道来 自哪儿呢?来自你的形和神。咱们简单地理解,所谓形,就是你的身形, 从脚到腰到手,你的架子稳不稳,练功的朋友会有很深刻的体会;所谓 神,就是你手下的笔,有没有守住它的那个韧劲儿。 刺法是个体验性的东西,用语言来解释,我不太能说得更清楚了。我们在 跟诊的时候很认真地观察老师,发现王老做针刺的时候,那个感觉很特 别。屋子里国内国外跟诊的学生好多,少的时候起码六七个学生围在身 边,多的时候十几个人围着,但是老师给患者针刺治疗的时候,那个感觉 非常特别,好像那个屋里就只有他和患者两个人,其他人都不存在似的。 这个感觉就是现场才能体会吧,我用语言来描述,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而 已。 接下来,咱们说得气和守气。王居易老师特别若重地强调,当你的针刺入 后,定留心针下的感觉,在你的针尖底下患者会有反应出现。通常就是 咱们说的“如鱼吞饵”。这个反应捕捉到了,咱们的针就算跟患者的经脉气 血措上话了。这个时候顺势捻转,才能得到稳定舒适的得气感。如果-捻 转,气感又丢了,那么不要急,在不同层次上做舒缓的提插,目的还是要 和患者的经脉气血搭上话。就像两个人见面打招呼,问一 答才有效果, 如果只有你问候人家,人家却不搭理你,那就尴尬了,就没法往下面谈 了。 所以不要急着去做手法,而要关注针下的反应。咱们的提插捻转,应当是 顺势而为,要顺应患者的气血之“势"。 如果你借不到患者气血的那个势 头,平白去做各种手法, -种结果就是很难得气,或者得气不稳定,守不 住;再一种就可能产生不好的气感,比如过于强烈的刺激感。针法治病的 原则,是调动人体的经络气机,而不是医生强加给患者外来的“气”。 套一句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气血,我们只是气血的搬运工。 此外还有一点补充,就是患者的气血之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得气感和疗 效。如果遇到气血亏虚比较厉害的患者,那么针刺得气比较弱、传感比较 短,对于这种情况,医生心里要有底,明白这不是手法的原因。还有些患 者,看年龄、身体状况还好,但就是没有针感,或针感很差,这种时候要 考虑到经络疲劳和经络紊乱的可能性。据王老的经验,往往这些患者是在 之前做过较多针灸治疗的人,或者自己有频繁的推拿、拔罐、刮痧等习 惯。 这种时候,不要急着找针感,而要暂时把治疗停下来,先给他调整经络状 态。通常的办法是合谷、太冲开四关”,然后给他时间休息经络。至于需 要休息多久,调整经络和后续治疗怎么接续,这个留待以后有专题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