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1],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注释】 [1]尾翳:鸠尾之别名;亦有认为是屏翳,即会阴穴。 【语译】 任脉的络脉,名尾翳,从鸠尾向下,散布于腹部。实证,见腹皮痛;虚证,见瘙痒。可取任脉的络穴治疗。 任脉 偱行:任脉主干行于前正中线。 含义:“任”有担任、妊养之含义。任脉对全身阴经脉气有总揽、总任的作用,为“阴脉之海”。 循行分布 【原文】 《难经•二十八难》: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1],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2],至咽喉。(此下《素问•骨空论》有“上颐[3],循面,入目”。) 【注释】 [1]中极之下:中极,穴名,在腹正中线脐下4寸。张介宾《类经》注:“中极之下,即胞宫之所。” [2]关元:穴名,在腹正中线脐下3寸。 [3]颐:指下颌部,承浆穴所在。 【语译】 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 (一)功能 1.统任诸阴,为“阴脉之海”。 任脉统任一身之阴,与诸阴脉相连。人之一身,腹为阴,背为阳;前为阴,后为阳。任脉起于小腹内,行走于身前。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从胸走手,足三阴经均从足走腹胸,六阴经均在胸腹部与任脉贯通; 奇经八脉中冲脉与任脉同出一源并交会于会阴、阴交;阴跷脉又交会冲脉;阴维脉与任脉交会于天突、廉泉。故任脉又称为“阴脉之海”。 2.任脉为“生养之本”而“主胞胎”。 《难经》杨玄操注:“任者,妊也。”任脉起于胞中,有“主胞胎”的功能。 (二)病候 《难经•二十九难》: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灵枢•经脉》:(其络脉病)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 根据任脉分布和文献记载,任脉病候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和下腹部病症。如:带下、月经不调、不孕、阳痿、早泄、遗精、遗尿、疝气等。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少数腧穴可治疗神志病。 本经小结 1.经络小结 任脉起于小腹内,主要循行于胸腹前正中线上。 2.取穴要点 重要解剖标志:耻骨联合、脐、剑胸结合、胸骨上窝、喉结、颏唇沟。 腹部取穴依据:脐下腹部6穴,除气海在脐下1.5寸外,其余5穴均相距1寸;脐中定神阙;脐上腹部6穴,均相距1寸。 胸部取穴依据:前正中线上,依肋间隙定取为主。胸骨上窝中央定天突;喉结上方取廉泉;承浆位于颏唇沟正中。 3.腧穴主治要点 脐下诸穴:治疗下焦疾病为主。曲骨、中极主治妇科及前阴病;关元、气海、神阙主治胃肠和妇科病,又有回阳救逆的功效,应用于各种虚脱急救,而且还有强身保健的作用。 上腹部各穴:多治中焦疾病,主治脾胃疾患。 胸部各穴:统治上焦疾病,胸闷、心痛、咳嗽、气喘等心肺病症皆可选用。 4.刺灸注意事项 针刺胸腹部的腧穴,应避免误伤内脏,如曲骨、中极、关元针刺过深,可刺及膀胱、子宫,所以针刺前应排空小便,孕妇慎用;胸部腧穴宜平刺;天突穴向下沿胸骨柄后缘缓慢刺入,不宜过深;神阙穴禁针。 任脉穴歌 CV任脉二四呈,起于会阴承浆停,强壮为主次分段,泌尿生殖作用宏。 会阴两阴中间取,曲骨耻骨联合从,中极关元石门穴,每穴相距一寸均, 气海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阴交明,肚脐中央名神阙,脐下诸穴一寸勾, 水分下脘与建里,中脘上脘巨阙行,鸠尾歧骨下一寸,中庭剑胸结合中, 膻中正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重,再上一肋璇玑穴,胸骨上窝天突通, 廉泉颌下舌骨上,承浆唇下宛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