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既全面地涵盖了经络、腧穴的基本内容,又在许多方面作了取舍、加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合理的逻辑推演、适时的学习指导、丰富的文献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是该书的精髓。[url href=http://www.xuezhenjiu.cc/picture/weixinzhifubaosaomafukuan]纸质版直接购买[/url]
- ¥60元
直接购买
电子版免费下载地址:[file](手机浏览器可在线阅读)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纸质版直接购买
本书既全面地涵盖了
经络、腧穴的基本内容,又在许多方面作了取舍、加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合理的逻辑推演、适时的学习指导、丰富的文献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是该书的精髓。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精心组织的针灸基础知识,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治学精神。本书有如下特点:文献来源广泛,基本涉及古今主要针灸著作及期刊杂志,如仅腧穴的现代应用,就参考了1583篇文章;资料取舍合理,以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为原则;学术思想新颖,强调基本规律对具体内容的指导作用,如借助经脉的命名规律推导十二经循行、腧穴主治规律归纳各个腧穴主治病证等;结构体系独特,注重前后逻辑一致性与条理性,相近内容使用相同的框架布局,不断重复,强化学习效果;写作风格平实;图象表格丰富。“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在针灸著作中如何达到“易陈”的境界,使初学者能快速入门与提高,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古代医家编制了很多的针灸歌赋,但从学术角度来说,缺乏提纲挈领式指导和规律性总结。
经络、腧穴等内容的内在规律性、逻辑性未能得到应有的的重视。本书在收集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将
经络、腧穴内容重新梳理、归纳,突出规律性与逻辑性,以期达到“易学”和“实用”目标。
作者简介
沈晓明,男,1966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
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副院长。安徽省第一位针灸学博士,师从著名针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从事针灸教学、科研、临床以及国外留学生带教工作近二十年,学术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独特,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多次应邀赴新加坡、波兰等国家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加各级科研课题9项。
图书目录
总论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概念的形成/3
一、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3
二、对针灸、按摩等感应的观察/3
三、练习气功时“行气”的体验/4
四、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4
五、腧穴主治作用的总结/4
第二节经络系统的组成/4
一、十二经脉/4
二、奇经八脉/8
三、十二经别/9
四、十五络脉/10
五、十二经筋/11
六、十二皮部/11
第三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12
一、经络的作用/12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12
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一节腧穴的发展与分类/14
一、腧穴的发展/14
二、腧穴的分类/14
第二节腧穴的命名/15
一、腧穴的命名方法/16
二、腧穴的命名依据/16
第三节腧穴的作用/17
一、反映病证,协助诊断/17
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18
第四节腧穴的主治规律/19
一、分经主治规律/19
二、分部主治规律/19
第五节特定穴/21
一、五输穴/21
二、原穴/23
三、络穴/25
四、郄穴/26
五、背俞穴/27
六、募穴/28
七、八会穴/29
八、八脉交会穴/30
九、下合穴/31
十、交会穴/32
第六节腧穴的定取方法/32
一、骨度分寸定取法/32
二、体表标志定取法/35
三、指寸定取法/37
四、简易定取法/38
各论
第三章手太阴肺经(LU)
第一节经脉循行/41
第二节主要病候/42
第三节主治概要/42
第四节本经腧穴/43
一、中府(LU1)/43
二、云门(LU2)/44
三、天府(LU3)/45
四、侠白(LU4)/45
五、尺泽(LU5)/45
六、孔最(LU6)/47
七、列缺(LU7)/47
八、经渠(LU8)/49
九、太渊(LU9)/49
十、鱼际(LUl0)/50
十一、少商(LUll)/51
本经小结/53
第四章手阳明大肠经(L1)
第一节经脉循行/54
第二节主要病候/55
第三节主治概要/55
第四节本经腧穴/55
一、商阳(LI1)/56
二、二间(LI2)/56
三、三间(LI3)/57
四、合谷(LI4)/57
五、阳溪(LI5)/60
六、偏历(LI6)/60
七、温溜(LI7)/61
八、下廉(LI8)/61
九、上廉(LI9)/61
十、手三里(LI10)/61
十一、曲池(LI11)/62
十二、肘体(LI12)/64
十三、手五里(LI13)/64
十四、臂□(LI14)/65
十五、肩□(LIl5)/65
十六、巨骨(I16)/66
十七、天鼎(LI17)/66
十八、扶突(LIl8)/67
十九、口禾□(LI19)/68
二十、迎香(LI20)/68
本经小结/69
第五章足阳明胃经(ST)
第一节经脉循行/70
第二节主要病候/71
第三节主治概要/71
第四节本经腧穴/72
一、承泣(ST1)/72
二、四白(ST2)/73
三、巨□(ST3)/74
四、地仓(ST4)/74
五、大迎(ST5)/75
六、颊车(ST6)/75
七、下关(ST7)/76
八、头维(ST8)/76
九、人迎(ST9)/76
十、水突(ST10)/78
十一、气舍(ST11)/79
十二、缺盆(ST12)/79
十三、气户(ST13)/80
十四、库房(ST14)/80
十五、屋翳(ST15)/80
十六、膺窗(ST16)/80
十七、乳中(ST17)/80
十八、乳根(ST18)/81
十九、不容(ST19)/81
二十、承满(ST20)/81
二十一、梁门(ST21)/81
二十二、关门(ST22)/82
二十三、太乙(ST23)/82
二十四、滑肉门(ST24)/82
二十五、天枢(ST25)/82
二十六、外陵(ST26)/83
二十七、大巨(ST27)/83
二十八、水道(ST28)/83
二十九、归来(ST29)/84
三十、气冲(ST30)/84
三十一、髀关(ST31)/84
三十二、伏兔(ST32)/85
三十三、阴市(ST33)/85
三十四、梁丘(ST34)/85
三十五、犊鼻(ST35)/86
三十六、足三里(ST36)/87
三十七、上巨虚(ST37)/92
三十八、条口(ST38)/92
三十九、下巨虚(ST39)/93
四十、丰隆(ST40)/93
四十一、解溪(ST41)/94
四十二、冲阳(ST42)/94
四十三、陷谷(ST43)/95
四十四、内庭(ST44)/96
四十五、厉兑(ST45)/96
本经小结/97
第六章足太阴脾经(SP)
……
第七章手少阴心经(HT)
第八章手太阳小肠经(SI)
第九章足太阳膀胱经(BL)
第十章足少阴肾经(KI)
第十一章手厥阴心包经(PC)
第十二章手少阳三焦经(SJ)
第十三章足少阳胆经(GB)
第十四章足厥阴肝经(LR)
第十五章任脉(RN)
第十六章督脉(DU)
第十七章冲脉
第十八章带脉
第十九章阴维脉
第二十章阳维脉
第二十一章阴跻脉
第二十二章阳跻脉
第二十三章十五络脉
第二十四章奇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