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学习 / 正文

儿童哮喘需要注意的5大认知误区,你中招了没?

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空气、大气污染以及化学成分食品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差不多每10年就翻上一番。据中国哮喘联盟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球至少有3亿人以上患哮喘,而我国有3000万哮喘患者,发病率约为1.3%。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经常在夜间或清晨加剧。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揉眼鼻、抓头皮、睡觉不安分,早晚出现剧烈咳嗽且持续3个星期以上,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患上哮喘。哮喘突然发作会引起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并且影响到儿童的精神心理状态。

支气管哮喘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及气候骤变时更易“发难”。其发病年龄以1~6岁为多见,大多在3岁以内初次发作,与小儿肺脾肾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若能接受正确诊治和悉心调护,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能逐渐痊愈。但若失于防治,极易陷入长时间反复发作的“怪圈”,致使喘息持续,难以缓解。

以目前的医疗手段,哮喘病还难以根治,但在正确认识哮喘病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规范化治疗,哮喘病完全可以控制,使其尽量不发或很少发作。治疗哮喘要正确认识哮喘,调整心态,积极治疗。首先尽量避免去可能的致病环境,比如不通风空气质量差的地方;其次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免疫能力;最后就是吸入药物治疗。

但是现在不少家长对哮喘缺乏科学认知,治疗欠规范,导致许多患儿始终迁延不愈,甚而终生不得控制,乃至危及生命。

下面说一下几个常见的家长对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希望对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帮助。

误区1:见好就收

临床中多次见到孩子的哮喘一旦得到控制(症状好转了,不咳不喘了)家长就会擅自停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陷入哮喘发作-控制-停药-再次发作的恶性循环。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真正病因,使用药物后虽然症状消失了,但气道炎症可以持续存在,一旦遇到呼吸道感染等相关诱因哮喘便会发作。哮喘的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的呼吸功能、气道结构的重塑,一旦发生气道重塑将会影响孩子终生的肺功能。

儿童哮喘需要注意的5大认知误区,你中招了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孩子哮喘控制后切不可“见好就收”、擅自停药。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类似于成人时期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持续、规范化的治疗。对哮喘儿童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药或停药必须建立在哮喘长期控制的基础上且需要临床医生综合评估而决定。擅自停药导致患儿病情得不得有效控制,反而延误病情、延长治疗时间。

误区2:忽视随访及肺功能检查

哮喘的规范控制治疗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部分患儿可能需要数年之久,哮喘治疗的计划也会随时根据患儿情况进行调整。建立哮喘患儿档案、 制定长期防治计划,定期随访(1 ~3 月随访一次)非常必要。目的是对患儿进行系统治疗的整体评价,为后续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随访内容包括检查吸药方式是否正确, 复查肺功能、评估哮喘控制情况、风险因素、维持用药情况以及家长在自我管理上的参与程度。然后根据哮喘控制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定期监测哮喘控制情况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哮喘的评估主要通过肺功能的测定(5岁以上儿童),如同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测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糖一样,有助于日常症状的评估,确认治疗的有效性以及预测哮喘发作等情况。

误区3:不规范用药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哮喘重视不够,部分家长用药不规范,控制药物、缓解药物傻傻分不清,不同类型的药物、不同激素之间也无法区分,自以为对哮喘有所“了解”,用药存在“想当然”现象。甚至出现缓解药物长期用,两种激素联合用等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哮喘儿童的控制水平,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目前儿童哮喘的各项治疗方案比较成熟,但治疗方案的选择还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家长和患儿的依从性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操作,目前多提倡采用阶梯式的治疗方案,根据哮喘患儿的严重程度选择药物,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

误区4:谈激素色变

哮喘的常用药物种类有两种,一类是控制药物:适用于哮喘的常规维持治疗,这类药物主要用于减少气道炎症、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加重和肺功能下降的风险。第二种是缓解药物:适合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使用,对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也有效。

哮喘的长期用药主要是第一类药物即控制药物,而控制药物最主要的便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ICS是哮喘治疗的基石,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哮喘死亡率。ICS通过吸气进入呼吸道后被呼吸道粘膜吸收,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而起效,真正进入循环到达全身的比例微乎其微,对人体基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一些家长可能会担心长期使用ICS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但一些研究发现儿童期ICS使用并不会影响最终身高。每个儿童的生长速度不同,短期的评估不能预测成人时的身高。与严重哮喘带来的风险相比,激素对身高影响的作用较小。另外,哮喘控制不良对儿童身高也有不利影响。临床实践过程中需注意尽可能使用低剂量ICS达到哮喘良好控制,并定期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误区5:限制饮食及运动

儿童哮喘与患儿本身的特异性体质有关,部分家长担心孩子食用某些食物后会出现过敏、诱发哮喘,限制儿童的饮食,从而导致哮喘儿童营养失衡,延缓孩子的生长发育。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在这里我想强调不必刻意限制哮喘儿童的饮食,除非有已经确认的过敏性食物。

有的家长会担心运动后会导致哮喘发作,从而会限制孩子的运动。殊不知哮喘治疗的目的就是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的生活、运动。适量的运动也会增强儿童的体质,增强儿童的呼吸道抗感染能力,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加肺活量。当然运动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式,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宜参加剧烈运动或竞争性比较强的项目。像慢跑、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夏季的游泳等体育项目比较适合哮喘儿童。

儿童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虽然目前哮喘尚不能彻底根治,但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哮喘的临床控制。哮喘的控制需要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共同制定哮喘的治疗方案,哮喘的治疗需要长期、持续、规范化的治疗,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哮喘的减药或停药需要临床医生综合评估,一般来说在哮喘的各级长期治疗方案中,每1~3个月审核1次,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家长切不可走进以上误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儿童过敏性疾病中困扰最多也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发病年龄80%在5岁以前,且有逐渐提前的趋势。患儿常具有过敏特应性体质,如吸入冷空气、花粉、尘螨,进食鱼虾、牛奶,或接触青霉素等某些药物后极易发生过敏。在哮喘的防治上,务必要专注于“医家精治,病家细防”的理念。

为此,给哮喘儿童家长以下下4条防控建议

防控建议1、规范医治,重视先兆

哮喘的治疗需要长期化、规范化,更需要家长和医生的相互配合。哮喘儿童在病情发作前往往有先兆,如连续打喷嚏、不断咳嗽、心情烦躁、精神不振及呼吸加快等。当发现这些先兆时,一定要及时就诊,稳定病情,减少复发次数,以防哮喘反复袭扰。

防控建议2、远离过敏性物质

家长要注意生活环境舒适、整洁,选择向阳的居室,室内保持清洁、通风、干燥,严禁吸烟。要保证孩子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过酸过甜,以及鱼虾等海类食物。还应预防和严格控制过敏原,若哮喘发作,要找到本次诱因所在,避免“故态复萌”。

防控建议3、积极预防感冒

家长要千方百计减少哮喘患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加强对气道护理,首要一点就是预防感冒,因为感冒会诱发哮喘,而且严重干扰康复进程,临床经常可见“十天大治,一次不防而前功尽弃”的情况。由于公共场所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建议哮喘儿在治疗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公园等。

防控建议4、保持好心情多锻炼

哮喘缓解期应当鼓励患儿适当参加运动以增强体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王有鹏解释说,坚持适宜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并可消除紧张状态,减少哮喘发作,营造良好心情。但运动量宜从小到大,强度从弱到强,逐步适应。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调理师证.理疗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家庭教育师证.烹饪师证.食疗师证.药膳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