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品种极多,我国各地均有种植。谈起萝卜,不少人认为,这只是餐桌上的一道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萝卜其实是可以药食两用的。此文即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你所不知道的萝卜。
一、萝卜名称的由来
萝卜原产于我国,本名莱菔。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莱菔是萝卜的根名,特指萝卜的根部,上古谓之芦,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卜。从谐音的角度来说,莱菔又有“来福”之意,故民间认为,常吃萝卜,可以福气多多。二、萝卜中医解
善用萝卜,不仅可以养生,还能治病。 从中医来看,萝卜其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凉止渴、通利大便的功效。萝卜若久煮,则辛凉性大减,而偏于滋润;生用则辛凉力强。 古人常用莱菔来治病,如《本草经疏》言:“莱菔根,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及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 民间流传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萝卜进城,医生关门”、“萝卜一味,气煞太医”、“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莱菔上了街,药方把嘴噘”等等说法,极言萝卜有益于健康。 民国大医张锡纯有一个治劳嗽方,其方:秋分日取鲜莱菔十余枚去叶,自叶中心穿以鲜槐条,令槐条头透出根外,悬于茂盛树上满百日,至一百零一日取下。用时去槐条,将莱菔切片煮烂,调红沙糖服之,每服一枚,数服即愈。——其方只用萝卜制成,药力平和,久年咳嗽而成劳损者,不妨一试。 宋代医家张杲著《医说》,其书中记载:富人李某生病,鼻血不止,极为危险,医生以萝卜汁、天然水和酒调服,鼻血即止。这是血气妄行,萝卜汁最能下气,气下则血亦下,自然血止。三、冬天的萝卜赛人参
俗话说:“冬天的萝卜赛人参”。冬天阳气闭藏,萝卜可潜阳。冬天吃萝卜,能敛降浮火,最有助于阳气向下闭藏。萝卜是冬季上市的,人可借萝卜收藏机体的阳气,以顺应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化,使身体更健康。或生吃,或煮吃,都好。生吃青萝卜,可得其辛味;若不喜萝卜辛辣,也可以煮吃。 冬天的萝卜号称小人参。岂不闻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冬天吃萝卜,以山东产的青萝卜为最佳。青萝卜生吃,其味辛,辛则入肺,能宣散肺气;萝卜性降,又能肃降肺气。肺能宣肃,阴浊即无处可滞。况且,青萝卜还能化痰涎,解热毒,健脾气,助消化,尤其适合于虚火上浮,心神不定之人。常吃青萝卜使人大便通畅,神清气爽。 萝卜性能降浊,但并不耗气。人在冬天借萝卜的降性以收敛浮火,最有益于养生。所以说,冬天的萝卜赛人参。四、服中药不需忌食萝卜
不少人都认为,服人参要忌萝卜,事实真的如此吗?翻阅历代中医书,只记载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并没有忌白萝卜。 名医张锡纯认为,若服人参、黄芪等补气之药,若佐以萝卜,补气而不郁滞。且历代不少中医名家都有以党参或人参与萝卜同服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记载。 细思药物之理:人参补五脏之阴,兼能大补元气,其功在扶正;萝卜通利腑气,降浊气,利肠道。二者同用,正可各行其道,各得其用。人参得萝卜之助则补而不滞塞,萝卜得人参之助则通而不伤正。若正虚且肠腑不通,人参萝卜同用,各治一端,反而收功。由此说,人参补气,萝卜降气,二者同服,各得其所,正好让人体气机归于平衡。 有人问,吃中药要忌萝卜吗?我认为不必忌。萝卜降气,其性平和,与补益的中药各行其路,不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其实,萝卜只是食物,其偏性并不很大,正如大米,虽然其性偏凉,但吃一辈子也不见得伤多少阳气。五、吃萝卜的时机
俗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意思是说,睡觉前要吃萝卜。为什么呢? 从中医来分析,人欲健康,一定要符合天地自然规律。若是逆反自然,肯定是不利于健康的。早晨太阳温升,要吃姜,姜可温升阳气,正符合早晨阳气的规律;而晚上阳气敛藏,吃萝卜有助于阳气敛藏。 另外,晚上吃点萝卜可预防阳气外散,甚有益于健康。 当然,萝卜毕竟是食物,若煮食,任何时候都是可以的,但还是建议晚上吃更符合中医道理。六、用萝卜的小方
萝卜药食两用,不可因萝卜只是常见的食物,而忽视了其治病的效果。下面提供几个用萝卜来治病的小方子。- 1.用白萝卜煎汤,可治伤风感冒;
- 2.用萝卜、生姜、蜂蜜,水煎服,治咳嗽和哮喘;
- 3.煤气中毒头晕、恶心,服白萝卜汁;
- 4.用白萝卜汁和藕汁混合服下,治吐血、便血等等,既简便,又有效。
- 5.白萝卜与羊肉同煎服,既好喝,又不上火。羊肉性热,适合平时体寒、手脚冰凉及阳虚体质的人。萝卜是辛凉降浊的,羊肉是温性滋补的,二者配合,一升一降,补而不过(滞),最有益于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