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喜欢孩子的某个朋友,觉得孩子跟他/她一起玩总吃亏?担心孩子跟着他/她要学坏?专家认为,12 岁以下的孩子在选择朋友时确实需要家长的建议。
怎么管,答案在这里。该干涉时,必须果断干涉
我之前真没想过自己会干涉孩子交友,原以为,家长干涉孩子的友谊就像干涉恋爱婚姻自由一样,是专制的表现。
但我干涉了,而且庆幸自己这样做了。我告诉大林我们不会去他同学 H 家里玩,不去他的生日派对,他也不会来大林的派对。这是我的理由:
首先,H 家缺乏基本的礼貌和社交常识,这会给大林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每次去 H 家玩,他家都又脏又乱,不得已用一下洗手间,发现里面的擦手巾都不知道挂那儿多久了。我不在乎他家是否宽敞、现代、漂亮,但是明知有客人来,为什么不能提前收拾整洁?
其次,H 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这会影响大林的心理健康发展。H 喜欢打人,而且非常凶狠,毫无征兆。H 看起来内向,见面问好也很有礼貌。不过安静的他莫名其妙地打了大林的好朋友 麦克,打了壮实的男孩 B,也打了大林。另外两个孩子的妈妈都说不知道 H 为什么打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明白。但在弄明白 H 为什么打人之前,更重要的是,保护大林不受伤害,并且不让大林被影响,变得也有暴力倾向。
再次,H 妈妈的教育方法我不认同。H 打了大林后,他妈妈让 H 道歉,然后说:「他出手这么狠是因为他常常跟比他大很多的孩子玩。」看我一脸心疼的样子,她又说,「家长应该对这样的事情一笑了之,不然家长紧张会导致孩子也紧张。」我愕然,普通的打闹的确不必大惊小怪,但 H 的行为在我眼里已经属于暴力行为,所以我无法一笑了之!
是我反应过激了吗?还是这样的朋友确实不宜交?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该干涉孩子的择友?如果是,我们该如何干涉才算合适呢?
这些重大议题,当然有专家给咱们支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焦虑与相关疾病诊所的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修·戈德法因博士接受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网站 Oprah.com 的工作人员采访时,就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五类「不靠谱」朋友给出了以下建议。五类「不靠谱」朋友
1. 潜在的坏孩子
在家长眼里,这些坏孩子调皮捣蛋,还常受老师惩罚,但在我们的孩子眼里,这些坏孩子却可能是「有趣」的代言人。戈德法因博士说,这是家长们最担心的一类不靠谱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
那么,什么时候该出手干涉呢?每位家长都有自己心中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底线,当我们听孩子说这位「酷朋友」不仅自己做了调皮捣蛋的事情,还要拉孩子下水时,就要果断干涉。如果孩子的「酷朋友」喜欢激怒甚至伤害别人、对抗权威,家长也应该多留心。
如果「酷朋友」不是专做反社会的危险行为,而只是喜欢当中出丑、人来疯,戈德法因博士认为这样的朋友交交无妨。「现在是朋友并不意味着永远是朋友」,孩子想法变得快,家长不用太担心这类友谊。
2. 不讲卫生的朋友
如果孩子的朋友只是不讲卫生,戈德法因博士认为家长可以不用急着干涉。可以等着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比如回家问父母为什么他的朋友总穿脏衣服,家长可以借机教孩子讲卫生的重要性。只要这位朋友没有让我们的孩子也变得邋遢起来,并且我们孩子认为朋友的优点大过缺点,家长就应该把发展友谊的权利交给孩子。
3. 偏执的朋友
如果孩子的朋友喜欢玩昆虫、钻研火星上的生命,或者就爱玩抽屉拉开关上拉开再关上,我们是否该干涉呢?
一些家长很喜欢给别人孩子贴标签,见到这样的孩子就觉得他们有强迫症什么的。但戈德法因博士认为孩子交这些有小众爱好的朋友并没害处。父母对于这类无害的友谊一定不要强加干涉,否则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离你远去。
4. 粘人的朋友
有些朋友总是粘着你家孩子,怎么办?
戈德法因博士说这是好现象,说明你家孩子受欢迎、有社交天赋。只要孩子不烦,就由他去。如果孩子觉得太腻想甩掉这个朋友,家长可以借机教给孩子如何考虑别人的感受,如何在不伤害这个朋友感情的同时发展与其他人的友情,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5. 无所不知的朋友
我们都喜欢别人家那个聪明博学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跟这类孩子做朋友。但如果这个无所不知的朋友不仅跟你的孩子分享天文地理,还开始教你孩子说脏话,那你可真得小心了!
戈德法因博士建议家长留心孩子的言行,如果发现孩子使用不当词语,应该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解释这些词的意思,并告诉孩子我们不提倡用这些词的原因。
开诚布公可能意味着你不得不把一些教育(比如性教育)提早一两年,但只有这样家长才能赢回主动权,而不是让学校里那个「无所不知」的朋友教育你的孩子。
家长干涉的时候,如何跟孩子谈?
1. 要点简明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儿童多动症专家爱德华 · 哈洛韦尔医生认为,跟孩子交谈时,家长要让对话简单、切中要害。
比如,如果你不喜欢孩子的一个朋友,可以这么跟孩子沟通告诉孩子:「你的朋友刚一直在踢茶几,我告诉他不要踢了他也没有听。我不喜欢他那样的行为。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朋友吗?」
也许在跟孩子诚恳地聊一聊后,孩子也会发现朋友的行为不恰当,愿意减少与他接触。
2. 聆听
克里斯汀 · 卡特尔博士建议要多听孩子说,从中发现问题。
比如孩子为什么会跟一个整天玩电子游戏的朋友腻在一起?也许谈话后你发现,学校里只有这个电子游戏迷愿意搭理你的孩子。
3. 针对不当行为,而不是孩子的朋友
美国费城的劳伦斯 · 斯坦伯格教授是几本育儿专著的作者,他特别提醒家长在谈话的时候要针对你不赞成的不当行为,而不是针对孩子的朋友。
不要随便给孩子的朋友贴标签、用难听的话形容他们。比如,可以说:「他每次来我们家,你俩就玩很多暴力的电子游戏。我希望你减少跟他接触。」
事实上,孩子非常在意父母对朋友的看法。家长们,别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