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崴脚两个星期了还不能站立,挺绝望的,像听听你们的故事
崴脚是日常生活和运动中常见的损伤,许多人在一生中发生过多次崴脚,发生率位于运动损伤的首位,很多人认为崴脚是件小事。因此,发生后常得不到及时处理和后续的康复治疗;有些人事件发生后不管不顾,照常活动;有些人则采取不恰当的制动和处理方法,导致慢性疼痛、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下降和习惯性崴脚等继发性损伤,甚至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崴脚后如何正确处理?运动保康复机构的专家来告诉你:
为啥正常走路会崴脚?
我们的足和踝关节既要承受身体的重量,又要传导力,让人在地面上进行灵活运动。
由于踝关节特有的解剖结构,外踝低于内踝,外翻受限,容易发生内翻损伤。当踝关节在跖屈(如做踮脚动作)时,往往脚会向内翻,即脚心翻向内。这时踝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周围的韧带受到突然猛烈地牵拉,即踝外侧扭伤,这就是崴脚。
崴脚发生当时(现场)应该怎么处理?
处理原则:休息/制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休息/制动: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受伤局部制动,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冰敷:立刻冰敷,非常关键。
冰敷的作用:收缩血管,减慢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细胞组织的受伤及坏死;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痉挛;降低血管壁的渗透性,减轻肿胀。
具体方法:用塑料袋装冰块和水的混合物,用毛巾包覆冰袋后置于患部,一次冰敷时间约15~20分钟,5分钟左右观察一下,休息后再次冰敷,反复多次,避免冻伤。冰敷的时间长短,要看伤势的严重性而定,如果患部持续肿胀,皮温升高,冰敷需要持续进行。
冰袋制作方法:冰箱中用冰盒制冰后,放在塑料袋中,放入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水,把袋子排气扎紧即可。
加压包扎:冰敷过后患处要及时加压包扎,局部制动,减少渗出。
抬高患肢:达到减少渗出的目的。
以上四个步骤是急性损伤普遍适用的处理原则,运动损伤早期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康复的速度和效果。
受伤早期任何拉伸、按揉、使用活血物质浸泡、热敷、不加压包扎和不抬高患部都是严重错误的。
固定的弹力绷带不能绑得过紧,以免影响肢体远端的血运, 导致肢体缺血,严重可发生坏死。
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确定是否存在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情况。
如果局部青紫,淤血严重,可以进行放血治疗(正规的针灸科),以减轻淤血、水肿。
24-48小时内的处理方法
尽量休息,减少活动,有机会就抬高患肢(坐位时把患肢放在同高的椅子上;如果方便的话,尽量卧位。)。
如果患处局部皮温高于健侧,仍需间断冰敷。
如果必须站立或行走,建议使用弹力绷带局部保护或支撑,也可使用合适的护踝。同时,不建议长时间佩戴,休息时及时摘掉支撑。
建议到针灸科进行针灸治疗,疏通经络,减轻水肿。
崴脚48小时后根据局部肿胀或疼痛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可以开始正确的康复训练,否则不仅会减慢恢复进程,甚至会引起继发性损伤。
如果是轻度韧带拉伤,肿胀、疼痛较轻,通过休息与保守治疗即可恢复,一般2-3周可痊愈,期间,可以进行一些不引起受伤部位的负重或牵拉的其他训练保持运动能力。
崴脚后康复训练的方法
坐姿提踵:每组10-15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放慢速度,每次3-5组,一天3次。
外部固定弹力带勾脚:每组10-15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放慢速度,每次3-5组,一天3次。
手持弹力带绷脚:每组10-15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放慢速度,每次3-5组,一天3次。
双脚踏板提踵:每组10-15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放慢速度,每次3-5组,一天3次。
单脚踏板提踵:每组10-15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放慢速度,每次3-5组,一天3次。
向外牵拉弹力带:每组10-15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放慢速度,每次3-5组,一天3次。
向内牵拉弹力带:每组10-15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放慢速度,每次3-5组,一天3次。
踮脚走:每组10-15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放慢速度,每次3-5组,一天3次。
单腿负重训练:每组10-15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尽量放慢速度,每次3-5组,一天3次。
脚崴了之后要找专业医生把脚正好,然后固定,让其恢复,两个星期恐怕远远不够。
容易崴脚,说明你踝关节韧带松弛,松掉的韧带基本不能恢复,那就多锻炼小腿肌肉,代偿一部分韧带的功能,另外,运动的时候穿高邦运动鞋,少做极限动作,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
其他也什么更好的招数了。
我7岁开始练排球,一直到大学毕业,中间因为一直专业训练,准备活动比较充分,虽然偶尔有崴到脚,也没有非常严重。直到26岁的时候,一次打篮球,在野球场,一双新鞋,鞋带系得很紧,起跳落地时踩在别人脚上,硬生生的压了下去,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脚踝应该断了,因为剧烈的疼痛是之前的崴脚未曾感受过的。
之后看医生,确定没有骨折。但是用了大概一两年才恢复得差不多,直到现在十年过去了,还时不时感受到脚踝的不适。当时我拄拐杖都拄了大概一个月,脚踝当时是完全不能受一点力。
直到崴脚后的两三年内,有时候即便走平路,脚踝有时候也会突然一下不受力当街扑街。
但是我还是爱运动的,后来我的球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叫Active Ankle T2的硬护踝(千万不要用那种松紧带式的护踝,没卵用),相当于机械骨骼一样,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崴过脚,而且好几次我明显感觉到差点要崴了,但是硬生生被这个护踝给顶住了。
不过,有一点肯定是没有错的,就是康复期间一定要注意养护。多一点耐心,给你的脚踝足够的养护和支持,来保障你的康复效果。
刚查了一下,国内好像还没有active ankle t2卖。不过这个也很不错,品牌也更大一些:
我太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 想到我崴脚的经历都忍不住笑。
第一次,我从楼梯上摔下去了,就是一节楼梯的那种,滚下去的,磕到头,把脚伤了,当时真的眼冒金星,但由于在外面,又是一个人,就忍着痛站起来,当时以为只是摔倒了,没想到扭了,幸亏离家不远,然后一瘸一拐的回家了,进了门,然后才发现脚踝处已经肿起来了,不能碰,因为家里没人,也没经验,就坐着,走路使用单脚蹦着走然后就是越来越肿,怕伤到骨头,傍晚去医院拍了片子,医生说是骨裂,在严重一点就骨折了,回家不能走,前三天冷敷,后三天热敷,然后回家了把脚垫高,天天拿着冰块敷敷敷,敷完三天再换热毛巾敷,但由于我个人是比较坚强的 家里面也没多在意,然后我就在家走,一颠一颠的走 ,在这里提醒 千万不要学我 一定要好好养着,因为我现在一直没好全,留下后遗症了,所以一定不要走动,我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月吧,脚就刚刚能平稳的走路,过了没几天我就去兼职了,一整天一整天的站着,导致后来一不小心就扭到很疼的那种。
在经过两年之前 ,也就是疫情期间,半个月之内我崴了两次脚,也就是现在在写这篇体会的时候 我的右脚脚踝还肿着,哭 。这两次崴脚的经历,我每次说出来,我身边的人都要笑话我半天哈哈,第一次我坐着时间有点久,把腿坐麻了,然后我起身,就听见咔嚓一声,好嘛,没知觉了,等到有直觉的时候,已经肿了,这次是比较轻微的,隔了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就在我左脚还没好完整的时候,我在我家楼底遛狗,就四节台阶,我少跨了一节,然后悲剧了 哈哈哈哈 我一下子就坐在了地上,因为右脚又崴了,站不起来当时,坐了一会 正好是中午,没啥人,但还是有一个小哥疑惑的看着我,然后走了 ,他可能以为我是走累了歇会 ,依然是我自己坚强的站了起来,一瘸一拐的回到了家,还没脱鞋,我就感觉脚踝肿了,这次不止是肿了 整个脚都淤青了,然后又爬去了医院拍片,还是上次那个医生,这次还好,就是崴了,依然是同样的建议,这次多加了一句 以后走路看路,旁边人都在笑,然而我依然没当回事的第二天去春游了哈哈哈哈哈 ,然后到现在脚也没好,而且医生说我已经是习惯性扭伤了 ,可能平时走着不小心一下就扭了 走路要小心点了。
所以崴伤了脚 就先去看医生,确定没有伤到骨头,然后听医生的建议,改冰敷冰敷,该热敷就热敷,该涂药就涂药,千万别不当回事,不然可能以后就会成为习惯性的损伤,会后悔的。
常会有小伙伴咨询关于扭伤后数月甚至数年,脚踝还存在不适、肿胀或疼痛该怎么办的问题。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几个常见的原因,希望能解答小伙伴的疑惑。
1. 韧带松弛
这是脚踝扭伤后比较常见的情况,当发生扭伤后,韧带被拉伤拉长,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修复,也不可能恢复如初。
当韧带出现松弛时,踝关节就会不稳定,长时间走路、跑步等会让关节内组织不断摩擦,继而造成炎症。
应对方式就是加强踝关节周边肌肉的训练,通过提高肌肉功能来代替韧带行使稳定关节的作用。
2. 肌肉协调障碍
当出现损伤后,在恢复期间,我们应该经常听到一个词,本体感觉。很多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本体感觉。
损伤后如果没有干预,经常会引起本体感觉丧失,不能很好地控制肌肉的协调。
简单点理解就是,有的肌肉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没有发挥,那么其他肌肉就会代替它工作,负荷过大就会引起肌肉发炎疼痛。
应对的方式是要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激活加强本体感觉。
3. 关节紊乱
脚踝扭伤容易影响本体感受功能,无法很好地控制关节间接会造成关节紊乱,而关节紊乱有两种情况。
一个是关节活动不足,指关节里面没有正常的空间活动,卡住了无法动,但是如果生活运动有需求的话,我们会硬拽着它动,便会产生疼痛。
另一个则是活动过大,意思就是超出了其本身的活动范围,过度使用后就会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