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埋线疗法 / 正文

颈性眩晕的埋线治疗方法

颈性眩晕(Barre-Lieon)综合症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rre-Lieon综合症。是由于来自于上颈椎本体感受器的不正常冲动传入前庭核所致。以下几点与颈性眩晕相关: (1)起病和发作时,颈痛与眩晕症状紧密相关。 (2)既往有颈部外伤史或疾病史。 (3)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眩晕。在临床上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其它可导致眩晕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表现: 1、眩晕:可为运动错觉性眩晕,也可为头晕、晃动、浮沉感,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少数可出现耳蜗症状。 2、颈和(或)枕痛多在晨起时发生 3、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手臂发麻、感觉异常、无力、持物不自主的坠落。 4、可有咽异物感,视觉症状。 “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临床症状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另外,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并行,所以,椎动脉型颈椎病常伴有一些交感神经症状,如假性心绞痛,心肌缺血,汗腺分泌障碍,局部肢体或半侧身体多汗或少汗,消化功能障碍等症。颈性眩晕一般不难诊断。临床根据其症状特点,辅以X线片、CT片及颅脑超声,不难诊断本病。 有些病人可以有猝倒病史,多数是在行走中听到背后呼喊,回头一看时突然下肢无力而倒地,倒地后头部位置回复,症状消失,马上就可以爬起来,整个过程病人神志清楚。颈性眩晕以头颈部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头颈部转动或侧屈到特定位置时发作,位置回复后症状消失。病人经2-3次发作后,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非常警惕地回避这一特定的位置。但是,当推动脉型颈椎病有推动脉交感神经丛的作用参与其中,或与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发生时,眩晕症状可以变得不典型,异常复杂而难以鉴别。 埋线治疗 主穴:颈1、颈2、风池、印堂、百会、足三里。 配穴:痰浊中阻型配以丰隆穴,间使穴;气血亏虚型配以三阴交、内关穴;肝阳上亢型配太冲、太溪穴。心脾两虚型配神门、血海穴。 操作:注线法,颈部用00号线其余穴位用0号线。 典型病例 王XX,女,50岁,主诉:头晕、恶心,头晕、晃动、浮沉感,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颈背酸胀难受,心烦失眠、情绪低落一年余,经多方冶疗效果欠佳,CT检查为颈2、3椎骨质增生,在颈1、颈2、风池、印堂、百会、足三里埋线治疗,术毕以上诸证即刻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夹脊穴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颈1、颈2埋线治疗后对前庭病理状态的纠正有促进作用。机理可能与夹背穴深层有脊神经后支、伴行的动静脉丛以及联系交感神经与脊神经的交通支分布,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来调节前庭功能。风池穴乃为足少阳胆经之腧穴,具有清利头目,疏风定痛定晕之效验,实则为治头部颜面疾患之要穴,印堂穴是经外奇穴,具有安神定志,镇静安神之功效。百会穴乃三阳五会,是全身诸阳之会穴,穴位于巅顶,统率人体一身之阳气,灸之或以电针刺激取之以升举清阳之气,引气血上营头目,使奇恒之府血有所供,神有所归。综上三穴乃为局部取穴,亦是头部疾患之奇功要穴,相互配合,以求疏风定晕,镇静安神,升举清阳之效验,达到脑有所荣,神有所附之目的。再配以多气多血足阳明之合穴足三里,调补足三里以涵养脾肾,滋养气血,得以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供应清阳之府,源源不断。 痰浊中阻型:配以丰隆、间使2穴。丰隆穴乃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与足太阴经相络属,取之以健中州,振脾阳,化痰浊,降浊阴。间使乃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经穴,化痰湿,宽胸膈,配主穴可除胸闷恶心。气血亏虚型:配以三阴交、内关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针刺三阴交能滋养脾肝肾之三阴之经气,肝有所养,脾有所运,肾有所归,配以主穴足三里使其气血生化之源充足,内关穴乃心包经之穴,宽胸开膈以治兼症,心有所养,气血得以正常运营。 肝阳上亢型:配以太冲、太溪穴。太冲穴乃为足厥阴肝经之荥穴,泻太冲以泻其上亢之肝阳,除其头重脚轻,达到敛肝阴,潜肝阳,滋水涵木之功效。 心脾两虚型:配以神门、血海穴。神门穴乃为手少阴心经之原输穴,针之以安神养心之功能并主治本脏本腑之疾病;配以足太阴经血海穴以开泄气血生化之源的血道,两穴相配以气有所养,血有所运,共奏健脾养心,安神定志之效。

颈性眩晕的埋线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调理师证.理疗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家庭教育师证.烹饪师证.食疗师证.药膳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