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零起点学中医 / 正文

中医药方剂治疗痤疮临床心得体会

I导读: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于青年人且比较难治的炎症性皮肤病。古文献记载,导致本病主要由肺经风热、肠胃湿热、肝郁化热蕴郁肌肤而成。经云“郁乃痤”即是此意。本文作者根据痤疮发病机制创制了“痤疮净”,用于治疗面部痤疮颇有效验。(编辑/唐义超) 痤疮 作者/宋健民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于青年人且比较难治的炎症性皮肤病。古文献记载,导致本病主要由肺经风热、肠胃湿热、肝郁化热蕴郁肌肤而成。经云“郁乃痤”即是此意。 现代社会有的因用化妆品不当刺激皮肤而热郁;有的因饮食不洁,油甘过盛易蕴湿邪;有的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等。导致本病原因虽多,但总不越湿、热、火(毒)、瘀,郁阻面部皮肤而成,尤其面部为阳明经所属。《针灸大成》记载:“诸阳皆会于面,经络所属胃脉起于鼻,交頞中,入齿中循口环唇,循颊车,上目前过客主人穴,故人面阳明之所属也。”所以面部疾患多与阳明胃经关系密切。因而在治疗上采取治阳明胃经为主,针对病因用药,笔者用意苡仁、苍术以除肠胃湿热,牡丹皮清热凉血,连翘泻火解毒,山楂活血散瘀,浙贝母化痰散结,使其达到凉血清热,祛湿解毒,活血散结的作用。临床随证变通,疗效确切,故方名为“痤疮净” 1.痤疮净的运用 药物:牡丹皮、薏苡仁、苍术、山楂、连翘、浙贝母。 用法:水煎服。忌辛辣海腥等物。 主治:痤疮。 加减:肺热咳嗽加生枇杷叶、天花粉、黄芩;肠胃湿热,大便干,口臭加大黄、白芷;肝郁化火,口苦心烦加栀子、黄芩;月经前加重伴见乳胀加青皮、陈皮、香附;丘疹型加忍冬藤、土茯苓、赤芍;热毒盛或感染脓疮型加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消肿驱邪外出的功能,并能减少皮脂腺的分泌)、白芷、皂角刺、蜈蚣;囊肿结节(硬)型加夏枯草、草河车、凌霄花、益母草;久治不愈,瘢痕疙瘩加三棱、莪术、丹参、天葵子;聚合型加桃仁、益母草、僵蚕;痒甚加荆芥、防风;血热甚,舌赤加生地、牡丹皮、赤芍;粉刺硬结加生牡蛎。 2.验方 紫草、大黄各等份为末,凉水搽患处。 3.验案摘要 案1:宋某,女,20岁,青岛电业局职工,2001年11月11日来诊。在16岁时面部出现粉刺,外擦药膏加重,后又服泻毒丸不效。症见面部粉刺叠起有脓头,有瘢痕,满面油腻,月经量多有块,经前烦躁,平日黄带多。辨证为湿热内阻,热毒郁结。方用痤疮净与五味消毒饮加味:薏苡仁60g,牡丹皮10g,连翘18g,金银花30g,苍术9g,山楂15g,浙贝母9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5g,白花蛇舌草30g,白芷10g,生龙牡各30g,蜈蚣1条为末,水煎服,连服30剂愈。 案2:周某,女,20岁,烟台商学院学生,2003年11月6日来诊。患痤疮3年余,多方求治未愈。症见满脸丘疹,色红有白脓疱,每食辛辣上火即加重,伴见口臭,大便秘结,黄|带多,脉滑数,苔黄腻。辨证为热郁阳明。治用痤疮净以泻胃热。处方:薏苡仁60g,白芷9g,大黄9g,忍冬藤15g,浙贝母15g,牡丹皮9g,连翘15g,土茯苓30g,蒲公英30g,天葵子10g,白花蛇舌草30g,栀子9g,水煎服,连服30剂而愈。 注:妇女经前加重用上方加知母、黄柏、益母草、栀子。如果青年患痤疮亦可考虑运用。

中医药方剂治疗痤疮临床心得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调理师证.理疗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家庭教育师证.烹饪师证.食疗师证.药膳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