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系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首见《内经》,并有专篇论述。 本证病因较多,包括外邪侵袭、肾亏体虚、跌仆损伤等。外伤所致的急性腰痛,主要为跌仆损伤。此型患者,因腰部受暴力打击、坠地、或用力不当,损及筋脉,气血瘀滞不通,瘀血留著腰部而发生疼痛。内因多系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年老亏衰,致肾精不足,无以儒养经脉而发为腰痛。感受外邪,以寒湿较为常见,致经酪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 针灸治疗腰痛,《内经》叙述颇多,除了散见于一些章节外,《素问‧刺腰痛篇》集中介绍各条经脉病变所致的腰痛证候与针灸之法。后世亦将腰痛作为针灸主治病证之一。 现代西医学中之急慢性腰肌损伤、纤维组织炎、急性脊髓炎以及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腰痛,均可归属本证。 【辨证分型】 (一)瘀血腰痛 证见腰部猝然居痛强直,腰痛如锥,固定不移,痛处拒按,轻则俯仰不便,重则转侧不能,坐立不安,脉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二)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著,活动转侧不利,腰痛逐渐加重,静卧休息反而加重,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居,脉迟缓,苔白腻。 (三)肾虚腰痛 腰部酸软空痛,绵绵不已,喜按喜揉,腰膝无力,劳后更甚,卧则减轻,阳虚则面色皝白,四肢不温,脉沉细,舌淡;阴虚则面色潮红,烦热咽乾,脉弦细数,舌红。 【治疗】 (一)瘀血腰痛 1.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2.处方:水钩、委中、阿是穴。 3.方义:腰部损伤常及督脉,以致经气痹阻,取水钩能通导督脉,行气活血而止痛;如伤在脊柱两侧,多为膀胱经脉,因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委中为足太阳之合,用之可疏经气,通瘀滞,且本型血瘀为主,选用「血郄」益增化瘀之效。阿是穴即触痛最明显处,以祛病所之瘀血。 4.治法:水钩得气后,平补平泻运针2~3分钟,留针,令病人不断活动腰部;委中施泻法,取针后挤出血数滴,如不能挤出,宜加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以三棱针丛刺,或皮肤针重度叩刺,拔罐。 (二)寒湿腰痛 1.治则:散寒祛湿、温经通酪。 2.处方:肾俞、阿是穴、殷门、风府、腰阳关。 3.方义:肾俞、阿是穴,温针灸之可祛腰部之寒湿,温通经酪,殷门通调足太阳经气,如风府以祛风散寒,取督脉之腰阳关以宣导阳气。 4.治法:阿是穴、肾俞针用泻法,针后加灸或拔火罐,殷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 (三)肾虚腰痛 1.治则:益肾壮腰。 2.处方:肾俞、气海、阿是穴、命门、太溪。 3.方义:取痛俞、命门以补肾益精,强壮腰脊,补气海、阿是穴可增强补肾之力,加肾之塬太溪,可调补肾经之经气,益肾止痛。 4.治法:均用补法,肾俞、命门、气海、针后加灸。 【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腰卒痛:去穷骨上一寸,灸七壮…腰痛不得动者,令病人正立,以竹杖拄地,度至脐,取杖度痛脊,灸杖头处,随年壮,良」。 《丹溪心法‧腰痛》:「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忽然气滞腰疼,不可俯仰,刺足太阳酪神关(志室)二穴…毫针针入五分,得气即泻…次针足厥阴经行间二穴…刺足太阴经委中二穴…取经血而愈。凡腰痛刺不已者,刺八髎穴而痊」。 《针灸聚英‧卷二》:「腰痛:…血滞于下,委中出血」。 《针灸大成‧卷九》:「挫闪腰胁痛:尺泽、委中、人中。…复刺后穴:崑崙、束骨、支钩、阳陵泉」。「肾虚腰痛:肾俞、委中、太溪、白环俞;腰脊强痛:人中、委中。 《医学纲目》:「肾虚腰痛,刺肾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