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经络腧穴总论
第一节经络总论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五络脉
(四)十二经别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二、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一)标本
(二)根结
(三)气街
(四)四海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命名
三、腧穴的作用
(一)反映病证,协助诊断
(二)防治疾病
四、特定穴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四)简便取穴法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绥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第二节奇经八脉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跷脉
阴跷脉
阳维脉
阴维脉
第三节十五络脉
第四节常用奇穴
一、头颈部穴
二、胸腹部穴
三、背部穴
四、上肢穴
五、下肢穴
第三章刺灸法
第一节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结构
(二)毫针的规格
二、针刺前的准备
(一)选择体位
(二)消毒
三、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深度
(三)行针手法
(四)针刺得气
(五)治神与守神
(六)针刺补泻
(七)留针与出针
四、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一)晕针
(二)滞针
(三)弯针
(四)断针
(五)针刺异常感
(六)刺伤重要器官
五、针刺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刺伤脏器
(二)患者特殊情况
(三)禁刺腧穴宜慎针
第二节灸法
一、灸法的概念、特点、材料
(一)灸法的概念
(二)灸法的特点
(三)灸用的材料
二、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用范围
三、常用的灸法
(一)艾炷灸
(二)艾条灸
(三)温针灸
(四)温灸器灸
(五)其他灸法
四、灸法补泻
(一)灸法补泻的操作
(二)灸材不同,补泻有别
五、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体位、先后顺序
(二)施灸的禁忌
(三)灸后的处理
第三节拔罐法
一、拔罐的概念、作用
(一)概念
(二)作用
二、罐的种类
三、吸罐方法
(一)火罐法
(二)水罐法
(三)抽气法
四、拔罐法的运用
(一)闪罐
(二)留罐
(三)走罐
(四)留针拔罐
(五)刺血拔罐
五、起罐法
六、注意事项
第四节其他针法
一、三棱针
二、皮肤针
三、皮内针
四、电针
第四章针灸治疗
第一节治疗总论
一、针灸治疗原则
(一)补虚泻实
(二)清热与温寒
(三)治病求本
(四)三因制宜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
(一)疏通经络
(二)扶正祛邪
(三)调和阴阳
三、配穴处方
(一)取穴原则
(二)配穴方法
附一:治疗时间的选定
附二:常用针灸处方符号
四、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五输穴
附:五输穴歌
俞、募穴
附一:十二背俞穴歌
附二:十二募穴歌
原穴
附:十二原穴歌
络穴
附:十五络穴歌
八脉交会穴
附:八脉交会八穴歌
八会穴
附:八会穴歌
郄穴
附:十六郄穴歌
下合穴
附:下合穴歌
交会穴
第二节治疗各论
中风
头痛
面瘫
面痛
痹证
腰痛
漏肩风
肘劳
不寐
郁证
感冒
咳嗽
哮喘
胃痛
便秘
泄泻
阳痿
遗精
痛经
崩漏
带下病
遗尿
蛇丹
瘾疹
神经性皮炎
乳癖
痔疮
耳鸣、耳聋
咽喉肿痛
鼻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