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取穴”基本法则是标本兼治,疾病的治疗,重视病症的减轻或治愈,而养生保健不只是要减轻病症,更重要的还要消除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
简要地,“艾灸取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详细版参见文末)
第一步 单一病症或有明显的病灶反应点的病症:主要选择阿是穴(也就是病灶的位置或对应的反应点),如局部的疼痛、局部的皮炎或湿疹、网球肘、关节炎等。
第二步 判断是否全身性疾病:如果是全身性的疾病,一般都会和提高免疫机能的穴位搭配,如:大椎、曲池、气海、关元、足三里等,若跟血液有关的疾病还需要加灸膈腧、血海等,以达到根除的效果。如荨麻疹,除了灸治疹子发作明显的局部阿是穴,还要配合大椎、曲池、膈腧、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第三步 判断是不是慢性病:慢性疾病由于病程较长,往往会造成身体元气受损,脏腑失调,所以往往加灸扶阳保元的关元和调理脏腑的足三里。
第四步 判断是不是跟脏腑有关的疾病:如果和脏腑有关,除了在相应脏腑的附近取穴,再搭配背上的相应俞穴,另外配合下肢的足三里。如胃炎,可以选取附近的上脘、中脘或下脘(根据病症反应的位置选取),再配上背后的胃俞穴,然后加上足三里。同样如果是肝病,就可以选择肝部附近的期门,加背上的肝腧,配合下肢的足三里。
第五步 有没有经验穴:如疝气用大墩,眼病加曲池;痔疮用孔最;便秘泄泻取天枢;牙疼合谷;崩漏隐白;神经系统或下陷病症选百会等。
附:配穴参考表
| 内科艾灸篇 |
| 感冒 |
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
| 急性支气管炎 |
肺腧,定喘,合谷 |
| 慢性支气管炎 |
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
| 咳嗽 |
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
| 支气管哮喘 |
定喘,肺腧,膻中 |
| 支气管扩张 |
孔最,尺泽,膻中 |
| 肺结核 |
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
| 胸膜炎 |
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
| 膈肌痉挛 |
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
| 急性胃肠炎 |
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
| 腹痛 |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
| 胃下垂 |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
| 胃痉挛 |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
| 消化性溃疡 |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
| 肠梗阻 |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
| 便秘 |
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
| 失眠 |
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
| 贫血 |
足三里,关元 |
| 高血压 |
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
| 心绞痛 |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
| 无脉症 |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
| 糖尿病 |
关元,太溪 |
| 脱肛 |
长强,百会,足三里 |
| 胆囊炎 |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
| 肝硬化 |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
| 遗尿 |
关元,足三里 |
| 尿潴留 |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
| 前列腺炎 |
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
| 前列腺增生(肥大) |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
| 阳痿 |
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
| 男性不育 |
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
| 遗精 |
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
| 中风偏瘫 |
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
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
| 癫痫 |
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 |
| 风湿性关节炎 |
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 |
| 类风湿关节炎 |
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 |
| 妇科艾灸篇 |
| 月经不调 |
中极,关元,太溪 |
| 月经后期 |
关元,三阴交,气海 |
| 痛经 |
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 |
| 闭经 |
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 |
| 经期头痛 |
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 |
| 带下病 |
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 |
| 慢性盆腔炎 |
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 |
| 乳腺增生病 |
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 |
| 乳腺炎 |
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 |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神阙,隐白 |
| 子宫脱垂 |
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 |
| 子宫肌瘤 |
气海,关元,子宫 |
| 子宫位置异常 |
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 |
| 性冷淡 |
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 |
| 不孕症 |
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
| 习惯性流产 |
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 |
| 妊娠呕吐 |
中脘,足三里,内关 |
| 胎位不正 |
至阴(小脚趾),足三里 |
| 产后腹痛 |
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 |
| 产后少乳 |
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 |
| 更年期综合症 |
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 |
| 颈椎,腰椎,外科艾灸篇 |
| 落枕 |
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 |
| 颈椎病 |
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 |
| 肩周炎 |
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 |
| 肩臂外侧痛 |
曲池、二间 |
| 肩臂内侧疼痛 |
太渊、尺泽 |
| 肩关节后侧痛 |
中渚、天井 |
| 肋软骨炎 |
内关,阳陵泉,支沟 |
| 腰肌劳损 |
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 |
| 腰椎间盘突出 |
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 |
| 坐骨神经痛 |
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 |
| 梨状肌综合症 |
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 |
| 扭挫伤 |
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 |
| 足跟痛 |
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 |
| 痔疮 |
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 |
| 结(角)膜炎 |
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 |
| 牙痛 |
合谷,下关,颊车,内庭 |
| 口腔溃疡 |
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 |
| 扁桃体炎 |
合谷,曲池,大椎 |
| 过敏性鼻炎 |
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 |
| 鼻出血 |
合谷,上星,迎香 |
| 荨麻疹 |
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
| 湿疹 |
合谷,三阴交,曲池 |
| 白癜风 |
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 |
| 斑秃 |
风池,头维 |
| 美体,减肥,美容艾灸篇 |
| 塑身万能穴 |
曲池 |
| 丰胸 |
天宗,中府,太溪,膻中,乳根,少泽,肩井 |
| 美容 |
百会,阳白,印堂,下关,四白,迎香,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肝腧 |
| 瘦脸 |
四白,迎香,太阳,承浆,颊车 |
| 瘦手臂 |
曲池,外关,尺泽 |
| 瘦腰/小腹 |
天枢,水分,气海,肾腧,三阴交 |
| 瘦腿/臀 |
环跳,承扶,殷门,委中,血海,承山,足三里 |
艾灸问诊配穴法,我告诉大家,这个仅供于入门人参考的,如果你水平已经很高了,以前有个人把艾灸的学习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师解经者,针灸随手而行”。如果你达到了一个针灸专家的水平了,你怎么灸都行。
还有一个是“非师而解文者”,就是我没有达到专家级别,但是我认识字我可以看书,那么“依图详文由可灸”,就是书上怎么写的我就怎么做。
还有一个是野间无图不解文者,就是我们不认识字、也不懂穴位,就是哪儿有病就灸哪,也是一个办法。那么咱们在学的过程中,开始学的时候,哪儿有病灸哪儿,以后我们要学会搭配,配穴,书上怎么的画怎么写的我们就怎么配穴。那么如果你到了一定程度了,可以进行辩证的施灸。
这里边我总结了一套非常简单的配穴的方法。只限于按照这几个部分来做,这是我培训课程里面的一小块,今天专门拿出来给大家讲一讲,大家把这个作为使用的一个参考方法。
首先
第一步,判断有没有阿是穴,无论什么病,首先判断病因有没有阿是穴。按着这个地方,是不是这儿疼啊?然后病人说:啊啊啊,是,然后这个穴位就叫阿是穴位。就是哪疼、哪有症状、哪有反应点就叫阿是穴。这是第一个,看有没有阿是穴,有没有明确的症状反应点,就在某个位置出现了明确的反应点,比如疼痛、酸胀、麻木有没有反应点,只要有明确症状的反应点,我们先选这个明确的反应点。这是第一步。第一步是局部的症状,某个地方有局部的症状。
第二步是看他这个病是不是
全身性的疾病。偏头痛是不是全身性的疾病?他只是头部。那么类风湿是不是全身性的?对,类风湿就是全身性疾病,对于全身性疾病往往跟他的免疫机能有关系,因为它可以影响你的全身了,所以如果有全身性疾病的,要考虑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
这些穴位大家就要了解了,以后只要是全身性的疾病,第一有没有局部症状?如果有局部症状系统里边阿是作为穴位系统。
第二要提高免疫机能。免疫机能常用的有大椎、曲池、气海、关元、足三里,还有人喜欢用肚脐,但是我最常用的是大椎、曲池、气海、关元、足三里,只要是长期治疗,如果有局部症状阿是穴就治阿是穴。
当然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跟血液有关系,所以如果跟血液系统有管关系的,比如说红斑狼疮,跟血液有关系吧,比如类风湿跟血液有关系吧,所有跟血液有关系的,比如很多的皮肤病,很多的皮肤病全身性的都和血液有关系,比如说牛皮癣、麻疹,这些咱们都可以加跟血液有关系的两个穴位,一个是膈俞,一个是血海。
第三步咱们看他是不是属于
慢性疾病。就是很长时间不好的,如果是属于慢性疾病的咱们有两个穴位可以用:第一足三里,因为足三里是调理整个身体的大穴,让全身保健。第二往往慢性病人会伴随的人的元气的亏损,因为长期的慢性病是对人体就是一种损耗,这种损耗就会造成元气亏损。这时候就选第二个穴位:关元穴。所以如果是慢性病,有没有局部症状,有就是阿是穴,看有没有全身性的,有就提高免疫机能,如果是没有这些我就加关元、足三里,这是慢性疾病的。
第四个是经验穴,什么叫经验穴?比如说咱们知道最常用的转胎位哪个穴位?至阴穴。崩漏哪个为?隐白穴。恶心、呕吐哪个穴位?内关穴。所以这些症状,经验穴是未来我们需要慢慢、慢慢地去总结的,经验穴学习总结的,经验穴的积累地是越来越多,越多越好。痔疮知道是哪个经验穴?
举个例子,如果说有痔疮了,我按前头四个。第一他有没有局部的症状,如果有局部反映点我们先选阿是穴。第二如果没有局部的反映点,我看他是不是全身性的?如果是全身性的要提高集体免疫机能。第三属不属于慢性疾病,慢性病时间长了就要用足三里和关元。第四经验穴,这个是靠我们总结的。
痔疮的经验穴是孔最穴,也有人用承山穴的。比如说咱们神经系统,比如说偏瘫和坐骨神经痛是比较特殊的,我们说偏瘫咱们说有没有上肢就不能动,这个算不算有局部症状?有,但如果像阿是穴怎么选?不好选,整个上肢不好选,那么我们就把整个上肢选两个代表性的,上肢常用的两个肩髃和曲池,只要是整个上肢的病,只要是上肢,整个上肢都有问题,那么就可以选肩髃和曲池。下肢呢?环跳,它的有代表性的,就像跟阿是穴类似的,所以偏瘫如果下肢单纯不能动的,环跳穴还可以加阳陵泉。如果是坐骨神经疼也是咱们的下肢,还是环跳为主可以配合阳陵泉。所以他在配穴的时候我们按这四种来。
第五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这个人来了,我们怎么做?要看他跟
脏腑有没有关系?所有刚才说的这些穴位,尤其是阿是穴,这些穴位是治标的不治本的,而很多疾病都会找到他的根源跟脏器有关系,所以要选择跟脏器有关的穴位,这才能治本。
我刚才说了一个人恶心呕吐,他会不会跟脏腑有关系?胃,还有可能跟肝有关系,有可能跟脾胃或肝有关系。吐苦水,那是胆汁吐出来了,如果是跟脏腑有关系的,这最后一步是要有辩证的,辨证结果跟哪个脏器有关系的,就在身体前面的脏器附近选穴。
比如说心肺的附近取膻中穴,在心肺附近,所以心肺的问题就选膻中,背后配合心俞或肺俞。脾胃的问题在中脘,如果假如说反应点或者疼痛点靠上,我们可以选择上脘,靠下选下脘,后面配合脾俞或胃俞。肠道就选肚脐,后面配大肠俞。在前面找出跟脏器有关系的穴位,然后再配上背后相应的俞穴。
整个的配穴法,我就教给大家了,回去以后,来了一个病人告诉你所有的症状以后,首先看有没有阿是穴,有没有反应点,如果没有我再选择第二个,然后有,我先选阿是穴。如果有阿是穴,在这个位置上多治一下,把症状进行减轻,然后再去治本。
在用的时候第一是不是有阿是穴,第二是不是是全身性的疾病,要提高免疫机能。第三是必须有慢性疾病。第四有没有经验穴。第五判断看它跟哪个脏腑有关系,前面配一个穴位后面一个穴位,然后再配上足三里。不管灸哪里都要灸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