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个沟通黄金法则,搞定90%医美人的生死困境丨医美咨询师实战话术
那天和咨询师文文聊天,她说自己最近失眠特别严重:只要开始酝酿睡意,就走马灯地回忆起白天的面诊经历。
然后就周而复始地陷入自责后悔的情绪中:要是我当时这样说就好了,肯定就吵不起来了/肯定就能成交了。
她说,尽管做咨询师也快1年时间,但她总会在面对顾客的时候,突然就变得完全不像自己。
本来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但有时候顾客只要露出稍微一个意外的表情,她就会变得紧张,着急,突然就变得义愤填膺,咄咄逼人,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尤为糟糕的是,这种情况还出现在她接待大客的情况下居多。
“客诉太多了,机构再也不会给我机会接大客了,因为我总是搞砸。”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会生气,明明知道这不应该。”
“我都有阴影了,甚至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咨询师。”
其实,不仅仅是医美咨询师,这也是很多人在日常中也会遇到的共性问题:有人总懊恼在吵架时发挥不好,有人后悔在面试时总是反应不及,做出错误的回答……
这种越是重要场合,越容易紧张,越是表现失常,然后搞砸一切的反应,本质上是由于缺少经验应对,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另一种程式的自卑心理。
我们采访过很多咨询师,有的人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知识实战经验越来越多,慢慢也就克服了;但更多的可能根本就撑不下去——随着越来越严峻的行业环境,现在也不会给刚起步的咨询师足够的试错机会。
一个好消息是: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这种心理状态,在短期内其实是可以调整的,今天小成就跟大家聊聊这个。
01
“先看一个现实案例”
【顾客情况】双眼皮修复手术,但因为上一次做手术失败的阴影非常大,对医美有着很大的戒心,不停地追问效果保证。
在录音里我们可以听到,刚开始文文还挺有耐心,给顾客讲手术术式,交流手术方案,控制沟通节奏。
但明显这个顾客对医美机构没什么信任,不停地跟文文强调:自己需要的是一个肯定的结果。
小成之前经常跟大家强调过,顾客一旦出现不合理的诉求的时候,了解求美初心很重要,是咨询师攻心、改变价值观的关键。但文文并没有追问顾客“为什么会这样想”,而是粗暴强硬地打断:不能给你承诺,没有医院会给你承诺,你要求太高了,这根本就不可能,我得先告诉你手术原理,你才懂到底可以到什么程度。(这个文文自己也后悔,一着急就忘了)
而顾客听着文文的分析后,又在手术原理上钻牛角尖,文文觉得越扯越远,直接告诉顾客:你纠结这个也没有意义,我带你去跟专家聊,但专家跟你说,你肯定更听不懂。
这下本来还算平和的顾客彻底火了:那我之前说我要承诺,你是不停给我讲道理,现在我要问细节,你又跟我说我听这些也没用!我是来问怎么修复的,不是来受气的。
02
“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里?”
听音频时就能发现,文文的语速明显快过在顾客三分。刚开始两个人沟通还是挺好的,但一旦顾客提出反驳,文文没有经过任何犹豫和思考,第一秒的反应永远是:你这个想法不对/你纠结这个没有意义。
但这种过于急切的反应,恰恰应证她的一切反驳都是没经过思考的下意识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话不过脑。说的再多,也不过是在单薄地重复自己的反驳论调而已。被反驳过多的客户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这种下意识驳斥他人行为的反应,就是应激型自卑的另一个极端——由于害怕他人情绪的反馈,所以给自己建立了四处漏风的围墙。但终归还是依从着对方情绪的转换,从而完全放弃了对自己的把控,发现聊不下去就生硬地打断对方。
良性的沟通永远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种语言、姿态上的压制,让顾客的情绪从“期待→怀疑→沮丧→生气”。最后文文才想到安抚,但伤害已经造成,这个顾客已经再难挽回了。
无论是否认自己,还是否认他人,都是由于对自我的放逐外化成了一种十分消极的反馈系统。是一种极为糟糕的恶性循环,因为否认并不能获取你想要的认可和共鸣,只会凸显你的徒劳。
如何扭转这种恶性循环呢?小成觉得很重要的一点,你起码得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是良性的。
03
这么做其实很简单!
良性反应并不具象于某一个表情或者某一个话术中,而是你以怎样的姿态,与对方进行交流。并不是高姿态的俯视,也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将一切都控制在自己节奏中。
这个可以继续用小成老朋友的销冠咨询师庭庭举例子。
上一次写瘦脸针升单之前,小成在她的咨询室蹲守了半天,正好就遇到了相似的状况。
不同的是,庭庭遇到的客户可比文文“难搞”多了,有非常冷漠的,有全程不停玩手机的(用庭庭本人话讲,最近生意太难做),但庭庭还是扭转了局面,几乎是良性反应的教科书。
第一:她给自己留下了充足的反应间隙。
这位顾客非常强势,庭庭正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就不停地追问问题,要么问价格,要么就是问效果,要么问恢复和保养注意点,语速非常快,想到哪儿就问到哪儿,经常是刚问了一句,就接了下一句。
庭庭听到了顾客的问题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把主场留给顾客,等顾客把问题全部抛出来后,才不紧不慢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除了这个问题您还有什么问题?好的,我记下来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好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呢?除了这个还有吗?还有吗?还有吗?”
顾客确认后,庭庭看着这些记下的问题思考5秒钟,这样回答顾客:
“一共罗列了这4个问题,我觉得第1个和第3个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主要来解决第2个和第4个问题。”
客户:我最在意的就是第1个和第3个问题
——一下子就问出了顾客最想要知道的问题,给了顾客想要的反馈,同时也牢牢把控了沟通节奏。
因为庭庭知道,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你立时立地给出反馈。容许自己不尴尬地思考,容许自己在思考后给出应答。几乎是所有良性反应的第一步。
第二:将压迫/尴尬等负面情绪直接表达出来。
庭庭说,人都会有戒备心嘛,尤其是我们医美咨询师,在某些顾客眼里就是只想拿提成销售,就是想掏空他们的吸血鬼,所以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太友好的负面情绪,这很正常。
她说,对负面情绪最好的疏解方式,不是绕过去,或者一定要强压对方一头,而是不卑不亢地直接表达。
有一个顾客非常冷漠,甚至有点高傲。不论庭庭问什么,她的答案永远是:嗯,哦,好吧,不方便说。
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顾客身上的拒绝。
面对这样尴尬的氛围,庭庭没有大献殷勤,而是开门见山地柔声表达出来:
“亲爱的,你今天心情是不是不好?你对我是有什么意见吗?”
那种焦灼尴尬、不冷不热的情绪,就全然回馈给了顾客身上。被问的措手不及顾客几乎是下意识回答:没有没有,你继续说。
后面的沟通里面,我都能明显感觉顾客自己在主动缓解这种尴尬,坐姿也从靠着椅背到直起腰,最后沟通也有了一个很好的成交结果。
还有一个顾客,全程都在玩手机,回答也是不紧不慢的,庭庭就立刻停止了问诊,礼貌地让顾客先处理私事。果然,不到一分钟,这位顾客就放下手机,跟庭庭认真沟通了。
04
写到最后
就是这样不卑不亢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反馈机制,让庭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顾客,什么样的突发情况,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融洽的咨询氛围,至于跟顾客吵起来——不存在的。
说白了,很多人的应激型自卑,都是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才会紧张,而人一旦你紧张,思维就很容易受限走进死胡同,下一次就继续面对咨询就更紧张更害怕自己搞砸,完全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最后最后,自信是来源于实力的,当你有足够的深厚的功底去支撑你的表现,自然也能拥有不卑不亢的沟通状态,所以同学们,尤其是刚入门的咨询师,还是要多加学习+刻意练习,才是面对困境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