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 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1]。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注释】 [1]高摇之:形容头晕不定之貌。 【语译】 督脉的络脉,名长强。夹脊旁上项,散布头上;下行至肩胛左右,分别走向足太阳膀胱经,进入脊旁的肌肉。 实证,见脊背强直;虚证,见头重,眩晕。夹脊两旁出现病变,可取督脉的络穴治疗。 督脉 循行:督脉主干行于后正中线。 “督”,原字为“裻”,《说文解字》释曰:“衣背缝也。”表示此脉循行于后背正中。 意义:“督”:本义为观察、审察。《说文解字》释曰:“督,察也。”督有总督、统率、正中之义。督脉与全身阳经联系广泛,为“阳脉之海”。 循行分布 【原文】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1]”,并于脊里,上至风府[2],入属于脑。(此下《甲乙经》有“上巅,循额,至鼻柱”。) 《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3],以下骨中央[4],女子入系廷孔[5],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纂间[6],绕纂后[7],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注释】 [1]下极之俞:指脊柱下端的长强穴。 [2]风府:督脉穴名,位于后发际正中上1寸处。 [3]少腹:指小腹。张介宾《类经》注:“小腹也,胞宫之所居。” [4]骨中央:指小骨盆之中央。张介宾《类经》注:“横骨下近外之中央也。” [5]延孔:指阴户;漏孔,指尿道口。张志聪《素间集注》注:“廷孔,阴户也。溺孔之端,阴内之产门也。” [6]纂间:纂,指肛门;纂间,则指肛门前的会阴部。 [7]纂后:指肛门后的长强穴。 【语译】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起始于躯干最下部的长强穴,沿着脊柱里面,上行至风府穴,进入脑部。(上至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柱。) 《素问•骨空论》:督脉起始于小腹部(胞中)当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内联系阴部的“廷孔”--当尿道口的外端。由此分出络脉,分布于阴部,会合于会阴,绕向肛门之后,分支别行绕臀部到足少阴,与足太阳经的分支相合。足少阴从股内后缘上行,贯通脊柱并连属肾脏。督脉又与足太阳经同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交会于巅顶,入络于脑;又退出下项,循行肩胛内侧,夹着柱抵达腰中,入循脊里联络肾脏。在男子,则沿阴茎下至肛门,与女子相同。督脉另一支从小腹直上,穿过脐中央,向上通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向上联络两目之下的中央。 (一)功能 1.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与诸阳脉相连。督脉行走于身后,沿脊柱而上,手足六条阳经均通过交大椎而与督脉贯通;奇经八脉中带脉出于十四椎下;阳维脉与督脉交会于风府、哑门;阳跷脉与足三阳经交会。故督脉又称为“阳脉之海”。 2.督脉益脑髓且与神志活动关系密切。 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关系。《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 3.督脉与脏腑功能活动关系密切。 督脉及其络脉与足太阳膀胱经有同行者及相通者,脏腑功能活动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经督脉经气的支配,对脏腑功能活动发挥调节作用。 (二)病候 《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灵枢•经脉》:(其络脉病)实,则脊强;虚,则头重。 根据督脉分布和文献记载,督脉病候主要表现为腰脊强痛、头重头痛和神志病,以及癃闭、痔疾、遗尿等症;也可发生“大人癫疾、小儿风痫”。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项、头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本经小结 督脉起于小腹内,主要循行于腰背后正中线上。 重要的解剖标志: 尾骶骨、脊椎棘突间、发际、人中沟,以及髂嵴、肩胛骨下角、肩胛冈等。 腰背部:除腰俞位于骶管裂孔以外,其余都在各脊椎棘突之间。一般髂嵴平第4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穴);肩胛骨下角,平第7胸椎棘突下(至阳穴);肩胛冈高点连线,平第3胸推棘突下(身柱穴)。 其他腰背部:可按以上定位上下推算取之。 头部:可按前后发际之间为一尺二寸等分折量取穴。 面部:印堂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素髎穴在鼻尖中央;水沟穴在人中沟上取穴。 长强主治肛肠病;腰俞、腰阳关、命门主治腰痛及下肢痿痹;至阳主治胸胁支满;神道主治神志病;身柱主治脊背痛;大椎、陶道主治热病及外感,也是治疗疟疾的主要穴位;哑门治疗舌缓不语及中风;风府治疗中风及癫狂痛;百会、水沟、素髎等穴,均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凡一切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者,皆可取用;百会治疗神志病和内脏脱垂;素髎、水沟为急救要穴;上星治疗鼻病。 针刺长强,须沿尾骨前缘向上呈45°角斜刺,避免刺及直肠。脊椎棘突之间各穴,因颈椎、腰椎棘突比较平直可以直刺,胸椎棘突伸向下方,可以向上斜刺,深度一般控制在0.5~1寸之间,不宜过深,以免误伤脊髓;风府、哑门不可向上方刺,以免误入枕骨大孔损伤延髓,引起事故,应该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督脉穴歌 GV督脉二九良,起长强止印堂上,脑病为主次分段,急救热病及肛肠, 尾骨之端是长强,骶管裂孔取腰俞,十六阳关平髋量,命门十四三悬枢, 十一椎下脊中藏,十椎中枢九筋缩,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台五神道穴, 三椎之下身柱藏,陶道一椎之下取,大椎就在一椎上,哑门入发五分处, 风府枕下宛中当,粗隆上缘寻脑户,强间户上寸半量,后顶再上一寸半, 百会七寸宛中央,前顶囟会俱寸五,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五分入发际, 素髎鼻尖准头乡,水沟人中沟上取,兑端唇上尖端取,龈交上唇系带藏, 眉头之间印堂穴,督脉背头正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