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少阳经脉 1.经脉循行 【原文】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1之端,上出两指之间2,循手表腕3,出臂外两骨4之间,上贯肘,循臑外5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6,散络心包,下膈,遍7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8。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9,前交颊,至目锐眦10。 【注释】 [1]小指次指:即无名指。 [2]两指之间:指第4、5掌骨间。 [3]手表腕:手背腕关节部。 [4]臂外两骨:前臂伸侧,尺骨与桡骨。 [5]臑外:臑指上臂。臑外,指上臂的伸侧。 [6]膻(dàn)中:此指胸中两肺之间的部位。 [7]遍:指自上而下依次联属上、中、下三焦。原误作“循”,此据《甲乙经》改。 [8]䪼(zhuō):指目下眶骨部(现称眶下缘)。 [9]客主人:足少阳胆经上关穴之别名。 [10]目锐眦:外眼角部。 【语译】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到腕部,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胆经的后面,向上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部向上,出于锁骨上窝,上走颈旁,联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方,再弯曲下行至面颊,到达眼眶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穴,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眼角。 2.经脉病候 【原文】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1,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2,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释】 [1]浑浑焞焞:形容听觉模糊不清,耳内出现烘烘的响声。 [2]是主气所生病者:三焦能通调水道,水病多由于气化失常,故主气所生病。张介宾《类经》注:“三焦为水渎之府,水病必由于气也。” 【语译】 本经异常变化表现为下列病症:耳聋,耳鸣,咽喉肿,喉咙痛。 本经主治“气”方面的病症:自汗出,目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疼痛,无名指运用欠灵活。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二)手少阳络脉 【原文】 《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1。 病实,则肘挛2;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注释】 [1]心主:心包。 [2]肘挛:肘部拘挛。 【语译】 手少阳络脉,名外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别出,绕行于臂肘外侧,进入胸中,会合于心包。 实证,肘关节拘挛;虚证,肘关节松弛、不能内收。可取手少阳络穴治疗。 (三)手少阳经别 【原文】 《灵枢•经别》:手少阳之正,指天1,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注释】 [1]指天:两字疑属添注,与他经文字不一致。与手太阳经别的“指地”相仿。或说手少阳经别起于巅顶,其部位在上,故称“指天”。手三阳经只有此经从头部分出,与手阳明、手太阳所说不同。 【语译】 手少阳经别,在头部从手少阳经分出,向下进入缺盆,经过上、中、下三焦,布散到胸中。 (四)手少阳经筋 【原文】 《灵枢•经筋》:手少阳经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1,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2,结于角3。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舌卷。 【注释】 [1]曲牙:指颊车上部,下颌关节处。 [2]颔:指颞侧部。 [3]角:指额角。 【语译】 手少阳经筋,起于第4指末端,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外侧,结于肘尖;向上绕行于上臂外侧,上肩部,走向颈,会合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颔角部进入,联系于舌根;一支上至下颌关节处,沿着耳前,连接目外眦,上达颞部,结于额角。 其病症:可见经筋循行部位掣强,转筋收引,舌短卷缩。 本经小结 1.经络小结 (1)经脉走向:从手走头。 (2)循行分布:行于上肢外侧中间、颈项、侧头、耳前、眉梢,在外眼角交接于足少阳胆经;与耳联系密切,又称“耳脉”。本经有1条主干,2条分支。 (3)联系脏腑器官:三焦、心包、头、耳、目;舌本(经筋)。 (4)衔接经脉:上接手厥阴心包经,下接足少阳胆经。 2.取穴要点 应掌握第4、5掌指关节及指总伸肌腱、尺骨、桡骨、尺骨鹰嘴、肩峰、乳突、下颌角、胸锁乳突肌、耳郭等解剖标志。 掌指关节部:于第4、5掌指关节前取液门,后取中渚。 腕关节部:于手腕背面,指总伸肌腱尺侧取阳池穴。 前臂部:尺、桡二骨之间取外关、支沟、三阳络、四渎等穴。 上臂部:尺骨鹰嘴(肘尖)上1寸取天井穴;肩峰后下际取肩髎穴;清冷渊、消泺、臑会三穴均在天井穴与肩峰角的连线上。 头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取天牖穴,恰平于下颌角;耳翼(耳郭外缘包括耳垂的部分)下取翳风;耳翼上取角孙;沿耳翼后的弧形线上取瘈脉和颅息;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凹陷处取耳门。 3.腧穴主治要点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热病、疟疾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头面五官病:除个别穴外,诸穴均治头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三阳络、四渎治暴喑;三阳络、四渎、翳风、角孙、耳门治牙痛;翳风、丝竹空治口㖞;耳和髎治口噤;外关、角孙治痄腮。 (2)神志病:天井、丝竹空治癫痫;瘈脉治惊风;会宗治痫证。 (3)热病:关冲、中渚、外关、支沟治热病。 (4)疟疾:液门、中渚、阳池治疟疾。 (5)其他病症:阳池治消渴;支沟治便秘;臑会治瘰疬、瘿气;翳风治瘰疬。 4.刺灸注意事项 天髎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肺脏;耳门要微张口取穴;耳和髎避开耳前动脉针刺。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歌 TE二三三焦经,起关冲止丝竹空,头侧耳目热神志,腹胀水肿遗尿癃。 关冲无名尺侧角,液门握拳指缝寻,中渚关节后凹陷,阳池腕表有陷凹, 腕上二寸取外关,支沟腕上三寸安,会宗三寸尺骨缘,三阳络在四寸间, 肘下五寸寻四渎,肘上一寸天井见,肘上二寸清冷渊,消泺肘上五寸间, 臑会三角肌后下,肩髎肩峰后下陷,天髎肩胛骨上角,天牖平颌肌后缘, 乳突前下取翳风,下三分之一瘈脉,上三分之一颅息,角孙发际平耳尖, 耳门屏上切迹前,和髎耳根前指宽,丝竹空穴在何处?眼眶外缘眉梢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