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太阴经脉 1.经脉循行 【原文】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1于中焦2,下络3大肠,还4循胃口5,上膈6属7肺。从肺系8横出腋下,下循9臑10内,行少阴11、心主12之前,下肘中,循臂内13上骨14下廉15,入寸口16,上鱼17,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18,从腕后,直出次指19内廉,出其端。 【注释】 [1]起:起始,出发。 [2]中焦:上腹胃脘所在部。 [3]络:联络,网络,散络。 [4]还:回来。 [5]胃口:指胃之上口,贲门部。 [6]膈:膈肌,旧称膈膜。 [7]属:隶属、统属、属于。 [8]肺系:系是系带的意思,指相连的部分。肺系,指喉咙、气管。 [9]循:顺沿。 [10]臑(nào):指上臂。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 [11]少阴:指手少阴心经。 [12]心主:指手厥阴心包经。 [13]臂内:臂,指前臂;内,指内侧。 [14]上骨:指桡骨。 [15]廉:指侧边、棱角部。 [16]寸口:腕后桡动脉搏动处。 [17]鱼:指大鱼际部。 [18]支者:由以上分出的支脉,仍属经脉部分。 [19]次指:食指。 【语译】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经脉病候 【原文】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1,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2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3,此为臂厥4。 是主肺所生病者5,咳,上气,喘喝6,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7;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8。 【注释】 [1]是动则病:原意指经脉变动异常,此指这一经脉发生异常变化就可能出现有关病症。 [2]缺盆:指锁骨上窝。缺盆中,指两侧缺盆之间,当天突穴部。 [3]瞀(mào):指心胸闷乱,视力模糊。 [4]臂厥:指前臂经脉所过处发生气血阻逆的见症。 [5]是主肺所生病者:指这一经脉(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6]喘喝:气喘声粗。 [7]欠:原指呵欠。此处属实证,当是指张口出气。 [8]溺色变:指小便颜色异常。 【语译】 本经异常变动就出现下列病症:肺部胀闷,膨膨而咳喘,咽喉肿痛,严重时交捧双手,心胸闷乱,视物模糊,这就是前臂部气血阻逆所导致的臂厥病。 本经穴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咳嗽,气急,喘息,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缘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当气盛有余时,可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而气虚不足时,则见肩背冷痛,气短,小便颜色异常。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喉、胸、肺有关的疾患,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二)手太阴络脉 【原文】 《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1,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2,并3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4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5掌热;虚,则欠㰦6,小便遗数7。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注释】 [1]别:分支,此指络脉。 [2]分间:分,分肉。分间,即分肉之间。 [3]并:指与经脉并列而行。 [4]散:散布、分散。 [5]手锐:手的锐骨部,在鱼际后方。 [6]欠㰦(qù):欠,呵欠;㰦,同呿,张口的样子。欠㰦,指张口出气,肺气不足所致。 [7]遗数:遗,小便不禁;数,小便频数。此属虚证。 【语译】 手太阴络脉,名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一寸半处的分肉之间,走向手阳明经脉;与手太阴经并行,直走入手掌中,散布在大鱼际部。 实证,手腕和手掌部灼热;虚证,张口出气、尿频、遗尿。可取手太阴络穴治疗。 (三)手太阴经别 【原文】 《灵枢•经别》:手太阴之正1,别入渊腋2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3。 【注释】 [1]正: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意指从十二经脉分出。 [2]别入渊腋:指分支进入腋窝。“渊腋”不宜作穴名解。 [3]复合阳明:又合于手阳明经,约当扶突穴部。经别无所属穴,为说明其出入所在,故结合穴位表示。 【语译】 手太阴经别,从手太阴经脉分出,进入腋下,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入体腔后走向肺脏,散布到大肠,向上通过缺盆部,沿喉咙,在约当扶突穴处又合于手阳明经脉。 (四)手太阴经筋 【原文】 《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1;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2;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3到贲4,合5贲下,抵6季胁7。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8痛,其成息贲9者,胁急、吐血。 【注释】 [1]鱼后:鱼际的后边。 [2]肩前髃:即肩髃部,肩峰前方。 [3]贯:通过、贯穿。 [4]贲:膈肌。 [5]合:会合。 [6]抵:抵达、到达。 [7]季胁:指11、12浮肋。 [8]支转筋:支,支撑、牵拉不适;转筋,肌肉拘紧痉挛。 [9]息贲:古病名,为五积之一,属肺之积。主要症状为胁下有积块而气逆上奔。 【语译】 手太阴经筋,起于大指之上,沿大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行寸口脉外侧,上行沿前臂,结于肘中;向上经过臂内侧,进入腋下,出缺盆部,结于肩峰前方;其上行结于缺盆,向下内行结于胸里;分散通过膈部,会合于膈下,到达季胁。 其病症:经筋循行所过处出现强滞、痉挛和酸痛,若成为息贲病,可见胁肋拘急,上逆吐血。 本经小结 1.经络小结 (1)经脉走向:从胸走手。 (2)循行分布:肺经起自中焦,循胸壁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腕后分支至食指交接于大肠经。本经有1条主干,1条分支。 (3)联系脏腑器官:肺、大肠、胃、喉咙、气管。 (4)衔接经脉:上接足厥阴肝经,下接手阳明大肠经。 2.取穴要点 主要应掌握肱二头肌的桡侧缘、肱二头肌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桡动脉及掌指关节后方等解剖标志。 胸壁外上:中府、云门均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上臂:在肱二头肌的桡侧缘取天府、侠白。 肘关节:在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与肘横纹交点处取尺泽。 前臂:在太渊与尺泽的连线上取孔最。 腕关节:桡骨茎突起点取列缺,经渠在桡骨茎突与桡动脉间。 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取太渊。 掌指关节:在掌指关节后,赤白肉际处取鱼际。 3.腧穴主治要点 本经腧穴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胸肺、胃肠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咽喉病:少商、鱼际、孔最、尺泽、列缺治咽喉肿痛。 (2)胸肺部病: 咳喘:中府治肺热咳嗽;太渊治咳嗽痰多;鱼际治咳嗽痰少。 咯血:尺泽、鱼际治肺热咯血;孔最治急性咯血;太渊治喘息咯血。 (3)胃肠病:尺泽治呕吐、腹泻;太渊治呕血、呃逆。 (4)经脉循行所过外经病症:中府、云门治肩背痛;天府、侠白治上肢内侧疼痛、麻木、痿痹;尺泽治肘臂挛痛;太渊治手腕疼痛无力;少商治大指拘挛疼痛。 4.刺灸注意事项 不可向内深刺中府、云门,以免刺伤肺脏而造成气胸;尺泽、经渠、太渊等穴在关节与动脉处,一般不宜采用直接灸。 手太阴肺经经穴歌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动,太渊掌后横纹上,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穴存大指外,去指甲角韭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