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阳黄 疏肝利胆治阳黄,腕骨陵泉用可当; 再益太冲以及至阳,两清湿热体能康。 主症:身目皆黄,黄色鲜明,烦恶欲吐,小便黄赤而少,大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处方:腕骨、阳陵泉、太冲、至阳。 方义:腕骨疏泄太阳,至阳宣发督脉,用以清化湿热;阳陵泉为足少阴合穴,太冲为肝的原穴,用以疏肝利胆,清化里湿,湿热两清则黄疸自退。 随症选穴:胸闷呕恶加内关、公孙;湿重加阴陵泉;腹胀便秘加天枢。 灸法:内关、石头子穴(太渊上3寸)以毛茛发泡炙。 (2)阴黄 阴黄寒湿脾中虚,脾胆两俞中脘需; 三里至阳以及气海,三阴交并灸天枢。 主症:目肤皆黄,其色暗晦,神疲、纳少、脘痞,舌质淡,舌苔腻。 治法:健脾利胆,温化寒湿。 处方:脾俞、胆俞、中脘、足三里、至阳、气海、三阴交、天枢(灸)、阳陵泉。 方义:脾俞、足三里温运脾胃;胆俞、阳陵泉通利胆腑;至阳能温通督脉经气;天枢温运中土;三阴交、气海行气活血且导湿下行。 随症选穴:神疲畏寒加命门;大便溏泄加关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