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刺法灸法学 / 正文

壮医药线配制药酒制作药线方法

【概述】

壮医药线点灸法,又称壮医药线灸,是流传于广西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是利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芝麻卷制成药线,再放入名贵药物溶液中浸泡加工,然后点燃线头,直接施灸于患者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灸法。

【功效】

温经散寒,祛风止痒,行气活血,祛瘀消肿,宣痹止痛。

【适应症】

用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瘙痒、感冒、帕金森病(震颤麻痹)、失眠、慢性咳喘、阳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各类痛证、腱鞘囊肿、乳腺增生病、外阴白斑、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风疹、小儿厌食症、遗尿症、麦粒肿、牙痛等症。

【施灸准备】

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10g,50%乙醇1000m1,麝香1g,雄黄,吴茱萸粉,樟脑,麝香,95%乙醇,苎麻,火柴或打火机等。

壮医药线配制药酒制作药线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施灸方法】

配制药酒:①取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10g,浸于50%乙醇1000m1中30天,滤过后加麝香1g,密封保存。约可浸药线500g。②取适量雄黄、吴茱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用。

制作药线:取苎麻搓成粗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一般需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然后予以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用于灼灸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

取穴:

梅花穴:根据局部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呈梅花形,故名梅花穴。主治外科及内脏肿块性疾病。

莲花穴:根据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及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呈莲花形,故名莲花穴。主治一般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葵花穴:根据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及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呈葵花形,故名葵花穴。主治比较顽固的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取肿大之淋巴顶部为穴。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主治皮疹类疾病。

关常穴:取各关节部位常用穴位,如膝关节部的膝眼(犊鼻穴)等。

下迎香穴:于迎香穴与巨髎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启闭穴: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边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边连线3线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穴。

鼻通穴:于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

新设穴:风池穴直下,第四颈椎旁开约1寸,斜方肌外侧凹陷处取穴。

脐周四穴:以神阙穴(脐中)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5寸各取1穴,共4穴,配套应用。主治胃肠病变。

下关元穴:于脐下3.5寸,即关元穴下0.5寸处取穴。

膀胱3穴:于尿液潴留而隆起之膀胱上缘取左、中、右3穴。主治尿潴留。

止吐穴: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外鱼际穴:于第一掌骨上当翘起拇指时显示出的凹陷处取穴。

食背穴:于手背,当食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食魁穴:于手背,当食指次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中背穴:于手背,当中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无魁穴:于手背,当无名指次节关节的中点取穴。

外劳宫穴:于手背,与劳宫穴相对处取穴。

拇宣穴:于两手拇指尖端,距指甲约0.5寸处取穴。

燕口穴:于两拇指相对,指尖处取穴。

肩前穴:垂臂,于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取穴。

十六路总火穴:治疗急症危重患者的一组特定穴。这些穴位包括攒竹,头维,风池,中冲,足三里及①翼唇穴:于鼻翼至上唇垂直连线中点处取穴。②背八穴:从风门至大肠俞连线平分5等份,每两等份交界处取一穴,每侧4穴,共8穴。③甲角穴:于拇趾甲外侧旁开赤白肉际处取穴,左右各1穴。④肘凹穴:于肘后鹰头后方凹陷处取穴。

上长强穴:于长强穴上方凹陷中央处取穴。

趾背穴:于足拇趾本节背侧关节处取穴。

臂肌穴: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中央处取穴。

东风穴:正当颏三角之颌下淋巴结肿胀处取穴。

取穴原则:“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即①凡畏寒发冷的疾患,选取手部穴位为主。②凡发热体温升高的疾患,选取背部穴位为主。③凡痿废瘫痪诸证,选取该痿废瘫痪之肌肉处的穴位为主。④凡痛证,选取痛处及邻近穴位为主。⑤凡麻木不仁证,选取该部位经络中央点为主。⑥凡瘙痒诸证,取先痒部位的穴位为主。⑦凡肿块取局部梅花穴;癣及皮疹类疾患取局部莲花穴或葵花穴。

施灸:用拇、食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将露出的线端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将有火星线端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一般每穴灸1壮。灸处可有轻微灼热感。施灸量的大小视所患病症而定。一般急性病疗程宜短,慢性病疗程宜长;顽固性慢性疾患疗程间隔时间宜短一些,一般为2~3日,间隔期间病情继续好转,称为有后效应,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对于一些慢性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症,肿块消失后,还需继续治疗1个疗程,以利于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1)灸前宜选择适宜体位,一般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2)施灸时必须掌握火候,施灸时以线头火星最旺时为点按良机,且应使珠火着穴,不可平按。

(3)术者必须掌握“以轻应轻,以重对重”的原则,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者为轻,长者为重。因此,快速扣压,珠火接触穴位即灭者为轻;缓慢扣压,珠火较长时间接触穴位为重。施灸手法的原则也可概括为“以快应轻,以慢对重”。轻即轻病,重即重证。

(4)嘱患者配合治疗,如胃肠病患者治疗期间应节制饮食。

(5)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痒感,不要用手抓破,以免感染。

(6)眼球部位及孕妇禁灸,虚热证应慎用。

【经验辑要】

(1)《实用针灸治病法精华》:“治疗偏头痛:取穴:头维、攒竹、食魁(手背食指指间关节处)。操作:药线:自选具有镇痛活血、舒筋活络等作用的中药,独活、红花各80克,威灵仙、松节各100克,将饮片烘干研成粗颗粒状,用75%乙醇溶液2000毫升,浸泡以上药物25天,再将直径约0.7毫米的麻线250克投入药液中浸泡20天后取麻线,置于少量药液中待用。灸治时用手指将麻线露出线头,在酒精灯上点燃,有明火须扑灭,线头有火星即可,将有火星的线头对准穴位皮肤处点按,一般火灭即拿开,此为1壮,每穴2壮,每日1次。疗程:10次为1个疗程。”

(2)《内科疾病外治法》:“治疗震颤麻痹:处方:脑户、百会、身柱、肝俞、胆俞、上髎,次髎,梁丘、伏免、阴市、足三里、阳池、手三里。操作:用经药物泡制的萱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所选穴位,每按火灭为1壮,每穴灸1壮,每日1次。”

(3)《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研究》:“壮医药线点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将带有火星的药线头触烧穴位皮肤,再很快拿开,为点灸一壮。上肢取合谷、内关、曲池,下肢取三阴交、足三里、承山。疹发腰部以上加支沟穴,腰部以下加阳陵泉。每两穴灸两壮。疱疹局部采用围灸法,即点局部疱疹及周边皮肤,每日1次。”

【灸法备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流传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是利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芝麻卷制成药线,再放入名贵药物溶液中浸泡加工,然后点燃线头,直接施灸于患者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痧、瘴、蛊、毒是壮族聚居地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创立或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药线点灸疗法是壮医的一大特色,此灸法既可治疗内部脏腑疾病,又能治疗体表多种病变,不同的灸法可适用于不同的病证:耳穴点灸法多用于实证、热证或瘀证,如外感发热、头痛、竞技综合征、痛经、麦粒肿、急性结膜炎、带状疱疹等病证;梅花点灸法适用于体表的良性肿块、异物及皮肤病变,如乳癖、梅核气、痄腮、带状疱疹、股癣、外痔等病证。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针灸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规范、并通过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及壮医门诊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后,向我国其他省市、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调理师证.理疗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家庭教育师证.烹饪师证.食疗师证.药膳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