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绪论、诊法、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 诊法是指中医诊察、收集病人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简称为四诊;辨证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
免费领!
1.关注微信公众号:一个月学针灸
2.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中医诊断学
3.公众号会自动回复密码,输入下方即可
视频教程目录:
[password key=7197]百度网盘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o6iNG9mxFrLiKNEFmv_g
[/password]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应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病案书写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相关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门课程的设计和讲授都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中医诊断学》属于中医学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因为这门课程的安排一般是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之后,临床基础和临床各科课程之前,所以,《中医诊断学》是在基础与临床之间起衔接作用的一门桥梁课程。 《中医诊断学》(上),主要介绍绪论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及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通过四诊的学习,掌握常见中医症状、体征的概念、表现特征、临床意义及具体的诊察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辨证和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本门课程不仅面向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在校学生,同时也适合海内外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在设计和讲授时,除了直观、形象、通俗外,还考虑了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各科等课程相关内容和知识的衔接,并邀请我校全国知名教授一同参与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和研讨,在这里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还应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病案书写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相关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门课程的设计和讲授都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中医诊断学》属于中医学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因为这门课程的安排一般是在中医基础理论课之后,临床基础和临床各科课程之前,所以,《中医诊断学》是在基础与临床之间起衔接作用的一门桥梁课程。 《中医诊断学》(上),主要介绍绪论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主要内容及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通过四诊的学习,掌握常见中医症状、体征的概念、表现特征、临床意义及具体的诊察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辨证和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本门课程不仅面向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在校学生,同时也适合海内外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在设计和讲授时,除了直观、形象、通俗外,还考虑了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各科等课程相关内容和知识的衔接,并邀请我校全国知名教授一同参与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和研讨,在这里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课程大纲
第1周 绪论
1.1 走进中医诊断学
1.2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3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1.4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1.5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第2周 望诊--1
2.1 望诊概述
2.2 望诊发展简史
2.3 整体望诊--概述
2.4 整体望诊--望神志
2.5 整体望诊--望面色
2.6 整体望诊--望形体
2.7 整体望诊--望姿态
2.8 整体望诊--神气的分类与表现
第3周 望诊--2
2.9 分部望诊概述
2.10 分部望诊--望头面
2.11分部望诊--望五官
2.12 分部望诊--望颈项
2.13 分部望诊--望躯体
2.14 分部望诊--望四肢
2.15 分部望诊--望二阴
2.16分部望诊--望皮肤
2.17分部望诊--望指甲
2.18 望小儿食指络脉
第4周 望诊--3
望诊单元测验
2.19 舌诊概述
2.20 舌诊--舌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2.21 舌诊--中医对舌的认识及舌诊的内容
2.22 舌诊--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23 舌诊--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2.24 舌诊--望舌质
2.25 舌诊--望舌苔
2.26 舌诊--舌象分析要点
2.27 舌诊--舌诊的意义及临床运用
望诊单元作业
第5周 闻诊
闻诊-单元测验
3.1 闻诊概述
3.2 闻诊发展简史
3.3 听声音--语声
3.4 听声音--喷嚏、鼻鼾
3.5 听声音--咳嗽、咯痰
3.6 听声音--喘、哮
3.7 听声音--恶心、呕吐
3.8 听声音--呃逆、嗳气
3.9 听声音--肠鸣、太息、呵欠
3.10 嗅气味
闻诊-作业
第6周 问诊-1
4.1 问诊概述
4.2 问诊发展简史
4.3 问诊的方法及技巧
4.4 问诊的内容
4.5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寒热
4.6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汗出
第7周 问诊-2
4.7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疼痛
4.8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头晕、头昏
4.9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口、耳、目相关症状
4.10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胸、胁、脘、腹相关症状
4.11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身重、疲劳
4.12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睡眠
4.13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饮食
第8周 问诊-3
问诊-单元测验
4.14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大便
4.15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小便
4.16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妇女
4.17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男子
4.18 常见症状的问诊--问小儿
作业:模拟问诊视频
问诊---作业
第9周 切诊-1
5.1 脉诊概述
5.2 脉诊发展简史
5.3 脉诊的常用部位
5.4 脉象的形成机理
5.5 寸口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6 脉象的构成要素
5.7 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
第十周 切诊-2
5.8.1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概述
5.8.2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浮脉、沉脉
5.8.3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迟脉、数脉、疾脉
5.8.4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虚脉、实脉
5.8.5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长脉、短脉
5.8.6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滑脉、涩脉
5.8.7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洪脉、大脉、细脉
5.8.8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濡脉、弱脉
5.8.9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芤脉、革脉
5.8.10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弦脉、紧脉
5.8.11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促脉、结脉、代脉
5.8.12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散脉、微脉
5.8.13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伏脉、牢脉
5.8.14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动脉、缓脉
简述弦脉与紧脉的脉象特征,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第十一周 切诊-3
切诊——单元测验
5.9 相兼脉与真脏脉
5.10 脉诊的意义及临床运用
5.11.1按诊——按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11.2按诊——按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