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一个育儿概念兴起,很多所谓的专家、早教体系都在尽力渲染这个刺耳——「关键期」。
孩子从 0~3 岁有 N 个关键期,如果在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家长们如临大敌,还没到「关键期」的赶紧着手准备,不小心「错过了关键期」各种找辙补救……
今天,请到了叶壮老师,来给我们聊聊,这「关键期」到底是什么。「关键期」错过就要后悔 10 年?
「关键期」的理念在于:孩子的发育有节奏,每种能力都有「窗口期」,比照特定的时间段来培养最为合适。
很多人用「关键期」的理念试图寻找养育孩子的最佳时间表,甚至觉得「关键期」重要到不能错过。
其实并不然。
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人的大脑也不是生来就决定了各个部分就一定要各司其职。
「关键期」对于视觉、听觉来说,也许的确有不容等待的关键期,但一个孩子的发展,包含的元素可比生理发育多多了,尤其是在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方面——都有着更大的可塑性,并不存在一个「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绝对关键期。
发展心理学更倾向于用「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如今的来代替之前那没得商量的「关键期」。
「敏感期」的意义,并不是逼迫我们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做到环环命中,而是在于让我们的养育不要过于单调,要和孩子的发展规律打好配合。3 岁以前有 18 个发育「敏感期」
1. 身体和神经生理的发育敏感期
3 个月: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这个时间段高度敏感,孩子在这时开始获得主动感和掌控感;
8 个月:孩子也开始学着坐、爬、打滚进而学会站立与走路。这是学习行为动作的关键期;
18 个月:语言能力及思维发展明显。
2. 智力的发育敏感期
6 个月:能够区分新旧东西,对于新鲜的刺激会更加敏感,更有兴趣;
8~9 个月:开始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目标与意图」,做事情开始有目的性了;
9~10 个月:会通过参照周边信息来寻找反馈与辅助决策,开始主动寻找信息和尝试分析;
18 个月:学会了「见人下菜碟」,根据不同人的期望做出不同反应;
30 个月:开始参与一些「假装游戏」,产生了自主的想象力。
3. 语言的发展敏感期
5 个月:开始使用有规律的声音来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力;
8 个月:开始对语音进行有组织的排序表达;
12~24 个月:大量的学习词汇的敏感期;
13~18 个月:开始学习语气,如果家长对孩子多用坚定和积极的词语。
4. 关系发展敏感期
6 个月:开始发展出同理心,更喜欢帮助那些帮助他人的人;
6 ~9 个月:开始建立自己的第一段依恋关系(通常是和母亲),这段关系直接影响他的社交模式;
12 ~24 个月:社交能力大大发展,开始建立真正的同伴关系。
5. 自我发展关键期
4~10 个月:自我感逐渐增强,开始作为社会同伴建立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
10~15 个月:开始将自己和父母区分开来,因为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15~18 个月:开始发展出更加深刻的自我,能够更好的与不同的他人进行互动。孩子「关键期」到来,我该怎么做
1. 提供足够的资源
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多和孩子说话;在依恋发展的敏感期,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在社交发展的敏感期,带孩子多接触一些他的同龄人——这都是家长该提供的,与孩子敏感期匹配的资源。
2. 如果有的行为没有如约而至,先别紧张,欲速则不达
「我的孩子 x 个月了,按理说该 x 了,怎么现在还不会呢?」
虽然敏感期客观存在,但是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极大,不同的孩子也许在不同的领域,拥有着不同的敏感期,敏感期更多的还是提供一种参考。
敏感期中没有出现匹配的进步,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发展迟滞的问题,不要因此就草率的给孩子贴标签,先冷静分析,再做出决策。
3. 不要逼迫孩子
为人父母也有其率性和自然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应当为条条框框所累,孩子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体验,孩子的童年也需要美好的感受。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暂时忘掉那些关键期和敏感期的约束,随性地与孩子交互和接触,往往也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