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抑肝散治疗慢性肝炎
宋某,女性,56岁,干部。自1956年起患慢性肝炎,肝区胀痛,肝功能不正常,肝大4-8厘米,十七年来屡治未效,于1972年8月来诊。
切其脉左关浮弦,视其舌苔白润,舌边不红绛,是肝阳虚衰之候,以致寒湿凝滞于肝脏,不能自行化解。而前者又多服苦寒解毒之药,不仅泛而无当,不中病情,反而寒凉助长寒湿,故使肝大久久不愈。又肝为血脏,有摘:血久积,以致肝大者甚多,投以活血化瘀,则逐渐缓解而消,但此证脉不涩,舌边不紫绛,胁无刺痛感,瘀血证不具,投祛瘀药亦无的放矢。既属肝阳虚,治宜用逍遥散加味,但嫌方中芍药微寒性阴,有碍阳虚,不如抑肝散以川芎易白芍,有化解肝郁之作用,因投予加味抑肝散作汤用。
处方:当归身9克,川芎片6克,双钩藤9克,北柴胡9克,白术片9克,云茯苓9克,清半夏9克,广橘红6克,炙甘草4.5克水煎服。
患者服药27剂后,症状好转,肝肿大见缩小,又,按原方续服20剂,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已不肿大。
此方以后投予肝炎久不愈,功能不正常,胁痛脘闷,肝稍肿大,证属阳虚者,加人瓦楞子12克,橘叶9克,效果尤迅捷。
此方原出王肯堂《证治准绳》,后人加入半夏、橘红尤有显效。日人大冢敬节有方解云:“此方乃四逆散变方之抑肝散加陈皮、半夏……方中钩藤,乃镇痉药,能平肝木,治手足拘挛;当归能润肝血;川芎能疏通肝血,与柴胡、甘草、钩藤配伍,能缓解肝气亢进;茯苓、白术,能消导胃中水饮;陈皮、半夏,能去痰饮。
根据以上目标,应用于神经衰弱症、癔病、发于妇人更年期障碍之神经症、中风、夜啼、疲劳症、四肢痿弱症、妊娠性剧吐、小儿痫症等”。
瓦楞子,味咸性寒,朱丹溪谓化痰积,消血块。橘叶苦平气香,能宣胸膈逆气,消肿散毒。二药均入肝胃,合之其力尤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