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学习 / 正文

先不追究喝咖啡是否抗癌,但对咖啡敏感的人群要慎用

咖啡是一种休闲的饮品,不算是健康食品,但是有人却说和咖啡可以抗癌,这个我们先不去深讨,但是对咖啡敏感的人群要慎用咖啡。

1、针对咖啡的研究有很多。有一些研究显示了“没准有效”,比如有调查显示咖啡因对降低帕金森氏症的发生风险相当有效,但这种效果对于吸烟的人就不存在。还有一些调查研究显示每天三杯咖啡,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

2、但咖啡不是为了人类的健康而出现的,它同样也有一些“有害物质”。比如咖啡豆在烘烤过程中也会产生丙烯酰胺。大剂量的丙烯酰胺在动物实验中显示了致癌性,不过它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剂量”关系还缺乏科学依据。对待食物中的丙烯酰胺,科学界的推荐是“不必恐慌,但尽量降低”。

3、综合正反各方面的研究,目前比较广为接受的推荐是:健康成年人,每天喝两三杯咖啡,“益处”超过了“风险”;对于孕妇产妇,不超过两杯,也可以接受。其他的人群,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权衡了。比如咖啡也能增加钙流失。如果有骨质疏松症状,每天的咖啡因摄入就不要超过300毫克(相当于两三杯咖啡)。

查证者: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

咖啡不是中国的传统饮料,不过在中国越来越流行。作为一种味道有些古怪的饮料,人们更喜欢去探讨它的健康功效。有人说它有益健康,也有人说它影响神经功能。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它有着庞大的行业背景,自然也有着各方面的研究。

不考虑喝咖啡的社交功能和风味喜好,仅仅从科学证据的角度来说,喝咖啡到底是有益健康还是有害健康呢?

咖啡因的健康作用:有些研究显示了“没准有效”

先不追究喝咖啡是否抗癌,但对咖啡敏感的人群要慎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咖啡是咖啡豆的水溶性提取物。跟任何一种植物的未分离提取物一样,其中的成分不下几百种。咖啡因是其中最重要的,可以算是咖啡的“特征成分”。市场上也有“脱因咖啡”,是去除了咖啡因的咖啡豆提取物。就像“无醇葡萄酒”并不被葡萄酒爱好者当做真正的葡萄酒一样,“无因咖啡”对于咖啡爱好者而言也算不上“真正”的咖啡。

咖啡因能刺激神经兴奋,所以咖啡的基本作用就是“提神”。尤其是咖啡因加葡萄糖,能互相促进使得提神效果更好。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很多运动饮料中可以看到咖啡的存在。

咖啡因的“保健功能”备受消费者关注。在庞大的行业支持下,科学家们也进行了许多研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每天喝X杯咖啡有利XX健康”的研究发表,而咖啡行业和爱好者们,也总是会积极地传播与分享。(注:国外把“杯”作为一个计量单位,不特别说明时指8盎司,约240毫升。“一杯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含量可在几十至一百毫克的范围内,不过星巴克的咖啡中咖啡因含量远远高于平均值。)

总体来说,有一些研究显示了“没准有效”。比如有的老人饭后会因为低血压而出现晕眩,如果喝一杯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就可能减轻这种症状。(这里说“含咖啡因的饮料”,除了咖啡之外,茶或者可可也可以)。帕金森氏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有调查显示咖啡因对降低其发生风险相当有效。男性每天喝三到四杯会达到最大效果,而每天一两杯也有明显作用。女性则跟饮用量关系不大,每天一到三杯就达到最大效果。不过有趣的是,这种效果对于吸烟的人就不存在。此外,咖啡因对于降低胆结石风险也有一定帮助,每天400毫克咖啡因(大致三四杯咖啡),可以显示出效果来。有意思的是,对二型糖尿病的影响与摄入量的关系跟人种关系比较大。在欧美人群中,每天喝六杯咖啡,男性的风险可以降低50%以上,而女性则降低30%左右。而在日本人中,每天喝三杯就可降低42%。(注:这是美国著名的医学网站Webmd的综述数据,来自于流行病学调查,没有针对中国人群的数据。)

咖啡中其他活性成分:并非所有都有利于健康

咖啡中除了咖啡因,还含有许多其他的“活性成分”,比如各种抗氧化剂。经过烘焙的咖啡豆,抗氧化剂的含量会增高。一般而言,抗氧化剂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不过,咖啡不是为了人类的健康而出现的,它同样也有一些“有害物质”。比如双萜烯类化合物,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类化合物可以被咖啡纸滤掉,所以制作咖啡的时候推荐用滤纸来过滤,而不应该用金属网或者不过滤。

咖啡中有许多能降低癌症风险的物质,有一些调查研究也显示每天三杯咖啡,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不过,咖啡豆在烘烤过程中也会产生丙烯酰胺。大剂量的丙烯酰胺在动物实验中显示了致癌性,但它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剂量”关系还缺乏科学依据。对待食物中的丙烯酰胺,科学界的推荐是“不必恐慌,但尽量降低”。

咖啡的不良表现:对心脏病人,每天五杯就是“不安全”的量

双萜烯类化合物和丙烯酰胺是有害的。但如果考虑到它们在咖啡中的含量,就只能说“缺乏数据,但推荐尽量减少”。

而“大量饮用咖啡”的不利影响则比较明确。每个人对咖啡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而言,如果每天喝太多咖啡(比如六杯以上),可能导致上瘾。喝得多了,对咖啡的敏感性就会下降,又需要喝更多的咖啡才能获得相同的满足感。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导致失眠、紧张、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心率与呼吸加快、头痛、耳鸣都等症状。尤其是心脏病人,每天五杯就是“不安全”的量了。

对咖啡敏感的人群:孕妇、糖尿病人、骨质疏松患者、服药人群等

喜欢喝咖啡的年轻女性越来越多,“怀孕和哺乳期间能否喝咖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基于目前的科学证据,一般认为:每天不超过200毫克咖啡因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量,大致相当于两杯咖啡。如果超过这个量,孕妇可能会增加流产、早产或者婴儿体重不足的风险,而母乳喂养则可刺激婴儿的消化道,影响婴儿睡眠。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少于200毫克咖啡因的量也可能有轻微的不利影响。总而言之,如果要想彻底规避一切可能的风险,不喝是最保险的;如果实在是想喝,适当喝一点也可以接受。

有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咖啡能降低二型糖尿病的风险,但是咖啡因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复杂,也有研究结果是咖啡因增加血糖。面对这种科学结果一地鸡毛的情况,糖尿病人应该小心对待咖啡——如果实在喜欢喝,一定要注意监控自己的血糖变化,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此外,咖啡也能增加钙流失。如果有骨质疏松症状,每天的咖啡因摄入就不要超过300毫克(相当于两三杯咖啡)。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风险人群,也就需要更加注意。

咖啡因能与许多药物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有的是增加咖啡因的作用(当然包括副作用),有的是增加药物的效果,有的是降低药物的效果。比如能刺激神经兴奋的麻黄碱,如果加上咖啡,其效果就会大大加强,从而出现“过量服药”的症状。麻黄碱在许多感冒药中存在,比如康泰克、白加黑等等。药物的剂量是按照正常使用的效果来设计的,不管是增强还是减弱,都会影响治疗。能够与咖啡因互相影响的药物很多,普通人大概基本上也无法记住,所以不妨采取最简单的做法:服药期间不喝咖啡。

总结

咖啡作为成分复杂的天然提取物,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并不令人惊讶。有的结果很吸引人,有的结果让人们纠结。

综合正反各方面的研究,目前比较广为接受的推荐是:健康成年人,每天喝两三杯咖啡,“益处”超过了“风险”;对于孕妇产妇,不超过两杯,也可以接受。其他的人群,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权衡了。

再强调一下:讨论咖啡对健康的影响时,“咖啡”指咖啡本身,不包括喝咖啡时加入的糖和咖啡伴侣。在加了它们的时候,咖啡的“健康价值”会因为它们而打折扣。尤其是市场上流行的“二合一”“三合一”速溶咖啡,加了大量的植脂末和糖,其实已经算作“不健康饮料”了。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调理师证.理疗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家庭教育师证.烹饪师证.食疗师证.药膳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