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痛风病友说自己的痛风会「转移」:
前两年,我是左大脚趾痛,最近变成了右大脚趾?
之前只有一只脚疼,现在两只脚都疼,地都下不了!
之前脚趾疼,现在脚踝、手肘、膝盖疼……
似乎,这痛风还真会转移了,那真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痛风「转移」这事儿。医生眼里的「转移」是个很要紧的事
在很多病友看来,痛风从一处变为两处甚至多处,或者从一个部位变为另一部位,这应该就是痛风「转移」了。有的朋友甚至还把这种现象叫做「转移性痛风」。
而在医生经常阅读的《内科学》《凯利风湿病学》等医学权威书籍中均未出现过「转移性痛风」这一说法。
所以说,「转移性痛风」虽然能比较形象地描述痛风的变化过程,但却是不科学的。要是大家在就诊时,跟医生说「自己患了转移性痛风」的话,医生可能会摸不到头脑的。
而医生一般都用「转移」来描述肿瘤性疾病,意思是原发的肿瘤经过淋巴、血液循环等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胃癌转到肺部了。通常,「肿瘤转移」都意味着病情的加重。痛风「转移」多是尿酸控制不佳的表现
对于痛风病友,如果痛风部位发生变化或增多,大多是痛风控制不佳的表现。
很多病友都知道,痛风发作是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腔所导致的。「尿酸盐晶体沉积」听起来可能比较抽象,大家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向一杯水中撒盐,开始的时候盐都能溶解,随着加的盐越来越多,盐就不能溶解了,于是就在水中形成盐晶体。
而痛风发作也是这个道理。当尿酸水平低时,尿酸能溶解在血液中。当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就不能溶解在血液中了,就会析出沉积到关节腔里。你想,往关节里撒一把「盐」,当然会痛啊!
尽管痛风有好发的关节,比如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但如果尿酸长期处于高水平的话,全身各关节(脚趾、脚踝、膝盖、手肘等)都可能出现尿酸盐结晶,从而出现痛风「转移」的情况。
其实这不是转移,只是因尿酸没控制好,受累的关节变化或增多了。而长期尿酸控制不佳的危害远不止疼痛,还可能出现痛风石、肾脏损害等。降尿酸过程也可能出现痛风「转移」
有一部分病友,在服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痛风「转移」。
这是因为在服用降酸药时,原本沉积在关节腔中的尿酸盐晶体会(部分)溶解,从而引起疼痛。
因此,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医生常会让服用一些预防痛风发作的药物,比如秋水仙碱,从而让病友们平稳地度过最初的降尿酸治疗期。避免痛风「转移」,请这样做
知道了「痛风转移」这一现象的原因之后,相信大家也不难想到它的治疗、预防办法:
1. 规范服用降酸药物
痛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血尿酸水平过高,只有把血尿酸降低到 360 μmol/L(无痛风石)或 300 μmol/L(有痛风石)才能避免尿酸盐晶体在更多关节沉积、痛风「转移」。
同时,规范服药降尿酸还能促使已经在关节腔中形成的晶体溶解。
2. 预防性使用止痛药
为了避免在降尿酸治疗的初期,出现痛风急性发作或痛风「转移」,病友们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地使用秋水仙碱等预防痛风发作的药物。
相信把这两点都做好了,避免痛风「转移」也不是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