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根穴
痞根穴的位置
痞根穴位于腰区,横平第一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5寸。
痞根穴位于人体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
痞根穴位准确位置图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时,痞根穴位置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取穴或于膀胱经之肓门旁开0.5寸处取穴。生理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和腰方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分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痞根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和腰方肌。分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髂肋肌。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腰动脉分布。痞根穴的功效
痞根穴的作用是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主治病症
痞根穴主治痞块,腰痛,胃痉挛,胃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腰肌劳损,肾下垂,肠炎等。
痞根穴主治痞块、腰痛、胃痛,以及肝脾大、肝炎、胃炎、肠炎、肾下垂等。
局部病:痞块(肝脾肿大)久不愈,肝炎。
其他病: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肾下垂,腰肌劳损等。
痞块,肝脾肿大,疝痛,腰痛,肠炎,咳逆。
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
腰肌劳损,肾下垂。穴位配伍
痞根穴配精宫穴、鬼眼穴,治疝痛、反胃。
痞根穴配命门穴、肾俞穴、太溪穴,治腰肌劳损。
痞根穴配脾俞穴,血海穴治痞块。刺灸法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放射至腰部;可灸。
一般斜刺0.5~1.0寸;可灸。
艾炷灸3~7壮。痞根穴的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止痛、行气活血、软坚消痞。
治疗肿瘤少不了痞根穴,此穴为经外奇穴,选穴时要让病人采取俯卧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取穴。“十二椎下痞根穴。各开三寸零五分。二穴左右灸七壮。难消痞块可除根。”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都可以灸此穴,选穴要与患处同侧,若两边都有,则灸双穴。此穴还可做诊断用。
腰部疼痛的病人在痞根穴处多可以摸到硬性呈条索状的筋节,特别是腰部肌筋膜炎(以前多称之为腰肌劳损)的病人在这个部位基本都有筋结,病情越久越明显,其硬度和大小与病情息息相关。临床中通过弹拨此穴位患者症状可以立即减轻,随着病情的减轻,痞根穴处的筋结亦随之变软,减小并逐渐消失。且临床中发现此穴治疗腰部肌筋膜炎可以说是有特效。痞根穴解析
Pǐgēn
痞,痞块,腹内肿大的器官,如肝肿大、脾肿大,泛称痞块。此穴有治疗肝脾肿大的作用,有如截断痞块根部的作用,故名痞根。此穴出自《医学入门》。从肓门穴分出。
痞根穴为经外奇穴名(pǐgēn EX-B4)。出《医经小学》。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主治痞块,腰痛,胃痉挛,胃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腰肌劳损,肾下垂,肠炎等。出处
《医学入门》:专治痞块,十三椎下,各开三寸五分。文献摘要
《医学入门》:多灸左边,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
《医经小学》:精宫鬼眼与痞根,疰忤疝痛反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