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三伏天”的初伏,1000多名市民来到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做“三伏灸”,场面壮观。起源于秦汉、创新于现代的“三伏灸疗法”,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通过药物对特定穴位的湿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目的,在这个盛夏受到福州市民热捧。如此之受欢迎,那“三伏灸”是否真的有用,“三伏灸”又有怎样的历史,拥有怎样的治疗效果等等,下面为你一一解答:
天灸:全称为三伏天天灸,即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具体做法是,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部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效果的。天灸包括三伏天天灸和三九天天灸,但是常见的为三伏天天灸。天灸一般灸三次,之后可以再进行加强灸,其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灸
疗法由来
天灸疗法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间,它是不用火,不用艾,系用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而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方法。明代李时珍于公元1518-1593年编《本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
治疗哮喘的历史
文字记载是在清朝初期张璐著《张氏医通》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它是古代传统疗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