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朋友一脸愁容地来找我诉苦,说宝宝 8 个月了,平时自己开公司很忙,都是交给阿姨来带孩子。之前看到宝宝只粘阿姨不粘自己,还觉得阿姨带的好,让自己省心了。可这两天她发现自己一抱孩子,孩子就哭,要伸手够阿姨。虽然是个小动作,却足以让一个妈妈心如刀绞。
上个月还有一个家长来找我,说因为生了二胎,自己忙不过来,所以把 5 岁大的儿子给外婆带,自己专心哺育刚出生的小妹妹。最近发现,儿子老是打妹妹,力道还挺重的,还会打外婆,谁的话都不听。
由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阶段,如果我们没能给予孩子很好的照顾,即使孩子还在我们身边,却可能已经与我们疏离了。一、「有奶便是娘」只是初级阶段
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知道谁是自己的妈妈的,而是随着母亲的哺乳、频繁的交流,对妈妈的体味、声音、抱自己的习惯、再到面庞逐渐加以熟悉后,才有了最初的对「妈妈」的认知。
这期间在孩子的内心,会逐渐形成一个安全的港湾,里面装载着对妈妈的各种感知的记号。当陌生人靠近,或者抱起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有所惊醒,开始哭闹。
所以老话说「有奶便是娘」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这只是第一步,而当孩子逐渐长大,认知能力逐渐提高,这时候心理上的「妈妈」才刚刚开始形成。
二、「分离焦虑」体现谁是真正的「妈妈」
一般在 6~12 个月和 2~5 岁这两个段时间,孩子会分别经历一次「分离焦虑」。
6 个月大的孩子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接触陌生人的时候,会选择让自己感到最安全的人来抱,别人一抱就会哭闹不止。
2 岁的孩子可能会开始非常「粘人」,明确表达出不希望妈妈上班,或者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想法。
这都是孩子「分离焦虑」产生的标志!孩子不愿意离开的人,才是他内心真正觉得安全的人,或者说是真正的心理上的「妈妈」。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很显然,生理上的妈妈并不一定是孩子心理上的「妈妈」。
无论因为什么客观原因,如果孩子错把保姆、其他长辈当做自己心理上的「妈妈」,那就相当于孩子无形中已经被他们「偷走」了,即使真正的妈妈每天都在孩子身边!三、被「偷走」的孩子可能会经历多次「母子分离」
可能很多妈妈会想,这无所谓,只要孩子在我身边,以后孩子大了就没问题了。
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心理上「妈妈」这个角色的错乱,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可逆的消极影响。
当孩子把照顾自己的阿姨、其他长辈当做自己心理上的「妈妈」的时候,可能会非常依赖他们,想和他们一起睡、一起吃东西、被他们抱着等等。
这些看似无关痛痒,但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这些人跟自己真正的妈妈和爸爸单独生活。这时候,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巨变——「母子分离」的阴霾。
而上面说的第二个案例中,孩子甚至要经历两次「母子分离」:一次是被外婆抱去抚养的时候,第二次是回到母亲身边离开外婆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迁怒外婆和妹妹让自己和妈妈分开,而等孩子适应了外婆的管教之后,又会迷茫为什么要回到母亲身边。到头来孩子自己可能也分不清到底谁是自己心理上的「妈妈」了。
离开孩子心理上的「妈妈」之后,孩子表面上很可能会毫无征兆,又或者是变得暴躁,又或者是会变得忽然更加懂事和内向。内心因「母子分离」带来的波动和消极影响的程度无法衡量,可能只是小小的刺痛,也可能等同于一次「早年丧母」。何去何从,还要看过程中和分离后父母的应对方法是否得当。四、抓住关键点,守住孩子的内心
很可能家长们已经意识到了上面的问题,但是却无力改变现状,工作、二胎等原因逼着家长做出选择。
但其实,方法总比问题多,下面分享几个方法,希望能让家长们更懂得如何更高效的陪伴孩子,不要让自己身边的孩子被「偷走」。
1. 爸爸加入支持
爸爸教育的缺失让很多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有些妈妈还有产前或产后抑郁症,加上工作的沉重压力,交给别人来带孩子可能是很多母亲的选择。
因此,爸爸的加入和支持,不但可以给妈妈力量,还能让孩子同时依赖父母两人,让孩子的身心更为平衡地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别让妻子成为有老公的单亲妈妈呀。
2.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教育孩子是爸妈的天职,更是珍贵的权利,而家里其他成员经常会以爱之名对教育孩子的权利加以剥夺,争相要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导孩子的教育。殊不知,全家支持和尊重父母的教育理念更能让孩子健康地发展。
即使有教育理念不一致,也要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要发生激烈争论,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的。
3. 抓住关键点,高效陪伴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自己确实没时间,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实在抽不开身怎么办呢?没关系,也有可以补救和缓冲的办法:
0~1 岁的孩子:
①亲自喂养
每天可以至少喂一次孩子,建立孩子的哺乳依赖。
②建立仪式感
每天可以上班和回家的时候要给孩子固定的仪式感,比如亲吻和拥抱,让孩子知道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人要离开或者回家了。
③与孩子同室
尽量让孩子睡觉前最后一个看到的人或者夜间惊醒时第一时间见到的人是父母,这样会让孩子对父母的安全感越来越强。当然,不建议同床睡,可以把宝宝的小床靠在大人的床边上。
1 岁以上的孩子:
①设定固定的陪伴时间
哪怕是只有半小时或者十几分钟,只要能全身心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到温暖,孩子都会非常的珍视。
②不要吝惜自己爱的表达
每天离开孩子或者与孩子再次相见的时候要紧紧拥抱孩子,告诉孩子「我爱你」,直白的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和爱意。
③多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事情
比如陪伴孩子完成一幅沙画作品、一起做一顿饭、一起露营一次等等,共同完成一项挑战会与孩子建立共荣辱的伙伴关系,在对孩子帮扶过程中提升父母的家长形象,增进亲子的感情链接。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是说保姆和老人一定不可以带孩子,但是风险是存在的,上面提到的那些方法,就是帮爸妈们尽可能地降低这方面风险的。而盲目地全权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人来带,即使孩子每天都在自己身边,但也可能早已被他人「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