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 干地黄各6g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证。腰膝冷痛酸软,腿足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案】周某某,男,38岁,农民。腰痛3年,有外伤史,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酸痛,弯腰或负重则疼痛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1994年9月17日初诊,诊时脉弦而沉,舌象正常,一般情况尚可。X片示:第3、4、5腰椎骨质增生。辨证为腰痛病(风寒湿留滞经络,兼有肾虚、瘀阻)。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g,寄生10g,秦艽15g,防风10g,细辛3g,肉桂3g,杜仲10g,怀牛膝20g,白芍10g,当归10g,熟地10g,党参10g,茯苓10g,乌梢蛇10g,土鳖10g,甘草5g,5剂。患者服下第1剂两煎后,腰部有沉重感;服完第2剂后,腰部承受不住上身的重量,全身像散了架似的,腰椎骨像杂技演员头上顶着几十个碗一样,稍一动,全身就要垮下来。只能躺在床上,翻身、进餐需妻子帮助,但不呕、不泻。邻居一老人见状说:可能是药力发作,赶动了风气引起,加之患者从经济上考虑,舍不得丢弃余下的3剂,仍坚持服完5剂。服药后,其腰痛和不良反应竟完全消失。至今已2月余,天气虽转寒冷,亦未复发。 (摘自《江西中医药》)
【分析】本案患者有腰痛外伤病史,当考虑有瘀血内停,气机受阻表现(“腰痛”固定,“胀痛”),而“弯腰或负重则疼痛加重”,则能说明病变处血瘀气滞较甚。又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明示患者病证形成可能与外感六淫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云:“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参照舌、脉,可以断定风寒湿留滞经络应是患者腰痛经久不愈的重要因素。血瘀气滞疼痛似不应有“酸痛”之感?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主筋,诊得“脉弦而沉”,可考虑是肝肾不足之征。
病程已达3年,而患者在此期间是否已接受过其他治疗?因本案叙述较简,未曾可知。从整案治疗过程看,理应有气血亏虚之象。综前所述,本案腰痛应辨为风寒湿痹阻腰部日久,因外伤致血瘀气滞而加重,同时伴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之证。所以,作者断为慢性风湿性腰痛病,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施治,甚为精确。
但是,为何患者在服用本方后会引起强烈不良反应呢?本案用药仅于原方中去川芎1味,加乌梢蛇、土鳖虫2味,好象不应如此?加乌梢蛇、土鳖虫两味虫类药,希冀加强强力通络之效,从而快速止痛,消除患者疾苦;去川芎,似与前述病机不符,不知何意?患者服药1剂后“腰部有沉重感”,并无其他不适,表明药效已发挥至病所,药证相符。“服完第2剂后,腰部承受不住上身的重量,全身像散了架似的,腰椎骨像杂技演员头上顶着几十个碗一样,稍一动,全身就要垮下来”,反证本方药力强劲,方中虽有补肝肾,益气血之药物,但全方仍以祛风寒湿邪及祛瘀药物为主,可理解为药进效显,邪暂受压制,并呈渐散之态,但患者局部之正气尚未恢复过来。腰为体之纽带,有支撑上身之功,因虚无力则不能立,故“只能躺在床上”。患者虽卧于床不能起立,但仍能“翻身、进餐”,且没有出现呕吐、腹泻等现象,即药虽峻猛,却未致于损伤其脾胃功能。通过进餐,不断补充饮食精微而助长正气,再加之坚持服完余下3剂继续祛邪、扶正,使得正气渐盛而邪气退却,故“腰痛和不良反应竟完全消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至今已2月余,天气虽转寒冷,亦未复发”。本案治疗经过提示我们临证时即使是方证相符,也必须注意认真考察患者的正气伤损情况。如若不是案中患者自身脾胃功能尚健,不免犯“虚虚”之误矣!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相关文章:
大防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鹤膝风病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