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国医学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 它以羊肠线为刺激源,用特制工具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内或某些痛症,疾病所特有的触发区或敏感点,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从60年代初期经过近40年的发展,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治疗病种已达百种,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涉及临床各科,有效率达到85%以上,有些疾病达到100%.临床应用埋线疗法的,有个体医生,中小医院,也有大医院和大专院校。说明穴位埋线疗法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和潜在的发展力。 作者从事埋线疗法30多年,治疗病例上万例,从临床实践体会到,学位埋线疗法在治疗慢性病,即使是顽症痼疾,确为有效之法,如治疗神经性头痛,癫闲,多经一次或一疗程治疗而痊愈。一些不管多么“久远之疾”也会针到病除,且疗效巩固,很少复发。 第二章治疗原理 学位埋线疗法是经络理论与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在穴位内的生理物力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气血”,“令其条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留针(埋线)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应。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一、穴位封闭效应 埋线伊始,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其作用部位在皮肤,《素问皮部论》说:“皮者,脉之部也”,说明皮肤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皮肤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互相影响,故局麻产生刺激冲动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对脏腑产生影响,起到调整脏腑的虚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二、针刺效应 穴位埋线作为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同样可起到刺激效应以治疗疾病。埋线时,需用针具刺入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刻产生酸胀感觉,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更粗大,其刺激感应也更强烈,这与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致的,它通过经络作用于机体,起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三、刺血效应 刺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络脉,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素问调经论》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去则经隧通矣”。说明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埋线时往往会刺破血络,致针眼有少量出血或渗血,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可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改善了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因此埋线操作时,同样可起到刺血效应,以协调经络的虚实,从而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功能。 四、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 埋线针刺入穴内后,会使局部组织受到一定损伤,受损组织细胞释出的某些化学因子可造成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穴位局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扩张、代谢增强等,为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根据生物泛控制原理,通过神经将损伤穴位需要修复或调整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激发体内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产生一种特有的作用,并通过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由于埋线选取的穴位与患病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属于一个同类集,所以,当泛作用在修复或调整受损穴位时,患病部位就同时被修复和调整,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由于埋线时局部组织的损伤及修复过程较长,其积蓄的作用也较持久,所以其针刺效应和修复时的泛作用得以维持较长时间,使疾病部位得到更完善的调整和修复。 五、留针及埋针效应 在针灸治疗实践中,留针及埋针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而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及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至4个月(持续时间与肠线粗细成正比)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及埋针法所不能比拟的,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疾病愈合差,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使病所在这较长时间里依靠这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故能起到比留针和埋针更好的效果。 六、组织疗法效应 羊肠线是羊的肠衣加工制作而成,为异体组织蛋白,将其埋植于体内,有如异种移植,可使人体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变为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的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发炎,甚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急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因而具有类似组织疗法的作用。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过程,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和化学刺激原,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远效两种作用方式。局麻时产生的穴位封闭效应、针具刺激产生的针刺效应和埋线时渗血起的刺血效应,是短期速效作用;埋线时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肠线在体内特殊的留针和埋针效应及组织疗法效应,又可起到长期远效作用。这多种刺激方式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了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拟制和替代,在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来调整脏腑机能状态,促进机体代谢,提高其免疫能力,使疾病达到痊愈的目的。有人曾对埋线病员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发现凡治愈好的病人,免疫球蛋白偏低者升高,过高者降低,均调节至正常值左右。说明穴位埋线疗法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并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从而促进病体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