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专业性的文章,庞杂、枯燥,信息量丰富却不懂如何取巧。 这是属于Tara的领域,她努力将针灸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去阐述得形而下并有理有据”,所以她不得不暂且离开“中国文化广博天地宇宙类比似的隐喻思维,而采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辩才逻辑微积分式的细分化解释”。 挑战性的工作总是留给有此能力并愿意有所担当的人去完成,合适的人极少。Tara有这样的条件和机缘;只是任务本身是如此艰难,她似乎还没有心力兼顾将有价值的工作以让人愉悦的阅读方式呈现出来。 我是彻底的门外汉,所以我能做的是配上好看的中药植物图谱,为一些重点词句加上粗体,将冗长的文章划分为多个小段,这样更方便阅读和理解。 【我们深知,新鲜的理论总是有冒险性,可能遭受各种质疑——质疑可能来源于保守的无知或短视的狭隘,更可能来源于理论自身的不完善;不过Tara当能坦然面对各种质疑,因为她毫无私念,没有也无需任何功利的企图,这也是我们坚持推送她文章的重要原因(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请见文末)】 ▍针灸原理的科学解释 在美国开中医诊所,要做到主流病患是白人,是需要下很多真功夫的。一旦建立起了信誉,白人可能终身都不愿意离开你,更多于华人对中医的忠诚。 这难易,都在一念间。如果能将复杂的事情阐述清楚,白人认同之后,治疗效果犹如安慰剂似的大增;但白人能认同的解释一定不是中国文化那种广博天地宇宙类比似的隐喻思维,而是遵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辩才逻辑微积分式的细分化解释。这对于受中国传统医学教育的中医师来说,相当困难,因为这需要将形而上的东西,去阐述得形而下并且有理有据。 比如临床上的针灸,大部分老外走进诊所,或者听朋友介绍来到诊所,都有着多次甚至多年问诊西医无效,带着博弈似的投机心态做出的选择。(内心不信中医,但是听说治疗有效,试试看,折腾有效是命大,折腾无效是应该)。如果在针灸之前能将针灸的科学原理做一个数据化具象化的解释,白人立刻乖乖地躺床上,信心满满,通过针体只能表达30%作用的,病人却感觉是70%的治疗效果。因为只要病人认可你的医疗理论,那么无论你的疗法有多大效果,他对这一理论的科学性会将自己的DNA自动调节到适应这一理论的信念系统中来;但当然,针灸在临床上止痛效果是最显著的,对一些器质性病变甚至癌症,止痛效果都能维持一整周。我们具体的案列,艾滋病的、甲状腺切除的、不孕的、关节置换皮肤严重过敏的、骨质增生骨刺导致一条腿麻痹的、脑萎缩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全部用十二经络以及十二筋经挑刺疗法结合汤药和粉剂,治愈率可以达到90%,时间长短不一。效果最好的还是没有经过西医手术无论是切除还是安装的原装体质。 从中医经络的角度讲,针灸可以产生的循经传感的现象,是指在针灸操作时病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当针刺在正确的位置上并起了作用,病人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感觉沿着对应经络线在走动。这种感觉常常是酸、胀、麻热、冷,痛或电击感。偶尔这些感觉中的某一种会单独出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酸、胀、麻的混合感觉。在针灸古书中把这种感觉称为气感,或者是得气。针刺得气就表示治疗发生作用了,得气时不但病人有酸、胀、麻等感觉沿着经络线爬行,大夫也会感觉到针被吸住了,很涩,不易转动,也不易拔出。 过去人们对针灸传感现象的研究,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物质代谢方面,而把太少注意力放在能量代谢方面;同时,也把过多注意力放在分子、原子、粒子方面,而太少注意力放在波的方面。人体内有许多在光学方面非均匀的管状结构和片状结构,这些结构在可见光的反射、折射系数,偏振能力方面都是不均匀的。同样的,这些结构在红外线和微波的反射、折射系数,偏振能力方面也是不均匀的,所以就可能在人体内形成电磁波的波导系统。 中医理论中的内气,指的就是人体内的电磁波、经络和腧穴的关系,腧穴和对应脏器的关系等都可用波导现象来解释。更重要的是,循经感传现象的慢速度,源自波导的群速度。经络不是像针灸铜人身上或古书上所画的那样,是一条细细的线,也不像现代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曾经想象过的那样,是像血管、淋巴管或神经纤维那样边界清晰的管道;经络是边界模糊的一个条状区域,中轴线上的电导值最高,从中轴线走向边缘时电导值会逐步下降。经络就像是一道山脉似的东西,而腧穴则像这道山脉的一座座山峰。这种结果比针灸铜人或古书所见更客观也更为可靠,经络就像一道肉眼看不见的小山脉,而腧穴就如这道小山脉上的一座座肉眼看不见的小山峰,穴位的中心就是小山峰的尖顶。 所谓气至病所,就是当人生病时,经络已经自动改变了线路,当然腧穴的位置也不得不相应改变。所谓的阿是穴,就是在某些病理状态下临时出现的腧穴。除了针灸大夫的经验之外,循经传感的现象,只有百分之八十六的感传线路是与教科书上画的经络图一致,而其他人,即使在同一人身上重复刺激同一穴位,一般都有一到两公分的偏移。而且根据固定在同一点上进行的连续电导测量还显示,人体电导随时间的改变而涨落,这种现象古人称子午流注,也就是认为气血是按季节、月相、时辰在体内循行,所以本来就是动态的。所幸的是这种电导的变化是全身性的,所以并不会严重影响穴位上和非穴位区的差值,也就是不影响临床的电导测量。 在经络现代科学研究中,对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医学和现代生物学)的最大挑战,还是经穴的全息现象。 所谓的全息现象,包括针灸大夫所熟悉的耳针、足部按摩等等,因为在一个小小耳朵区域内,就有反映全身所有脏器的腧穴,脚掌也是,手掌也是。甚至在每个小小手指节区域内也可以找到反映全身所有脏器的腧穴。当某一脏器出现病变时,不但在十四条主要经络上的主要腧穴的电导能力会明显升高,在耳朵、鼻子、脚掌、手掌等局部,其电导能力都会相应地大为升高。科学家对全息现象,还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和独特的实验。从新的角度再来深入研究古老针灸理论中的全息现象,就可以这样理解:经穴的全息就是大人之中还套着许许多多的小人,在每个小人之中还套着许许多多的小小人……不一而足,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至少是从测量的角度来看,全身的每一点都是微经穴。 随机测量,是个美丽而吓人的科学术语,简单地说,就是拿着探头,闭上眼睛,不用寻找腧穴,点到哪儿就测到哪儿,因为根据全息思想,全身每一点都是腧穴,所以不论怎么瞎测,总是测在某个微经穴,想错也错不了,因为它是全息的。更重要的是,当人的生理心理状态改变时,全身任何区域及所有层面上电导数据的机率分布曲线都出现了相似的改变,这种统计的自相似性现象,为最终揭开经穴奥秘提供了重要线索。 经络也是电通道、光通道、微波通道、声通道,化学通道。其实,皮肤电阻测量就是测量出皮肤对电流的阻力;而经穴上测量的并不是什么皮肤电阻,而是身体电导。我们在经穴上测量的,就是身体内的电场强度。对所谓皮肤电阻测量的深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经穴的电测量其实并不是对电阻的测量,而是对电导的测量,而电导又与电导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意义非常深远的结论:中国古人所发现的经络系统,就是对人体内能量分布的一个简单描述。 人体内的能量分布是肉眼看不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用解剖刀找不到。人身体内部的这种能量分布结构现代物理学称之为耗散结构。这是一种动态的结构,依靠不断的能量供应才能存在,而人体内的这种能量分布是由电磁波形成的耗散结构。了解这种结构,可以让我们对针灸中的全息现象,循经传感的慢速度,经穴的低电阻现象,以及经络是光通道、微波通道、声通道,同位素通道等等,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所有这些现象又都是很难从现有生理学找到答案的。 所以经络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不单单是对中国的这种古典医学做一些现代科学的诠释,其意义要比这深远得多。事实上,这个研究的结果已经开辟了生理学的新篇章,可能使整个生理学、生物学和医学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耗散结构,例如瀑布就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瀑布是一种动态结构,只有当高水位的水不停地供应时才能存在,一旦高水位的水流停止,瀑布也就消失。瀑布这种结构存在的先决条件就是不停地耗能,所以称为耗散结构。蜡烛上的火焰也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因为只有不停的耗能,火焰才能存在,一旦能量供应停止,火焰就马上消失。天然泉水、人工喷泉、漩涡、龙卷风、闪电等等都是耗散结构。这里我们注意到,耗散结构根本不能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一旦环境封闭,这种结构马上就会消失不见。所以耗散结构是一种活的结构,而静态结构、房屋、山脉,则是一种死的结构。 经络系统的功能所对应的结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静态结构,而是一种耗散结构,并且是电磁驻波形成的耗散结构。事实上,管弦乐器的运作原理也是一样,同样是用手指来调节驻波的频率,管弦乐器的管子就是一个谐振腔,空气振动时在里面形成肉眼看不见的驻波,而这些驻波频率,就是由管子的长度决定的。为什么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要不停地用手指打开或封闭不同的孔洞,这样做是在不断地改变管子的有效长度,也就是改变谐振腔的长度,从而得到不同频率的驻波。 众所周知,两个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个位置。但波却不一样,两个波完全可以占据同一个位置,而且会加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波,或是相互抵消两者一起消失;也就是说,两个波可以重叠在一起。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说,它们相互干涉形成新的干涉波。波世界的算术与粒子世界的算术不一样,粒子世界里,一加一等于二,可是在波世界里,一加一不等于二。两个同相位正弦波的重叠称为典型的建设性干涉,这时两个波相互增强,出现亮带,而相位相反的两个波重叠,则称为典型的破坏性干涉,这时两个波相互抵消出现暗带。 一旦我们知道身体内的能量非均匀分布,主要是由电磁驻波决定的,也就是说,身体内的能量非均匀分布,主要就是一张立体的电磁驻波干涉图纹,那么我们就知道,有可能定向地干扰和改变这张干涉图纹,从而改变能量分布,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事实上,这也就是上千年来针灸医生一直在做的事情。只不过中医的理论中,没有电磁场、电磁波、波的群速度、干涉图、电场强度分布,耗散结构等等现代科学概念,而是用气血循行、子午流注、得气、补法,泻法等另一套理论架构和语言系统。 现在很流行的许多所谓理疗技术,如热疗、红外线治疗、频谱治疗、电针治疗、镭射针治疗、微波针灸治疗等等,都是把一些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引入人体内,从而干扰和改变人体内的这张干涉图纹,改变能量分布,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边界条件与电磁驻波的干涉图纹:人体是一个谐振腔,里面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电磁驻波,这些电磁驻波彼此交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驻波干涉图纹。这些驻波在生理的恒定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与生命体各个器官特有的频率与构造形式息息相关。因此,若身体失衡或脏器出现毛病,可以利用金属的毫针来改变谐振腔的边界条件,有效改变电磁驻波干涉图纹,从而改变体内的电场分布和能力分布,以调节整个生理功能的运行。其实谐振腔只要一点点的小改变,就会导致驻波干涉图纹的大变化,例如一个大钟上只要有一道小裂痕,就会使大钟的声音变哑。 假若我们能认识到,金属的毫针可以有效地改变谐振腔的边界条件,可以有效地改变电磁驻波干涉图纹,那么体内的电磁驻波干涉图纹的改变,就表示了体内的电场分布和能量分布,从而调节整个生理功能的运行。我们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针灸的毫针不能乱扎一气,这洞一定要扎在关键性位置上,这个位置就是穴位,而穴位又常常是电导最高点,也就是电磁驻波的许多波峰集中之处。一般来说,当某个脏器出了问题时,它的固有频率就会改变,而产生一个异常的频率,并形成异常的驻波,这种异常的驻波会使得某些点上的能量异常升高,技术上可测到对应腧穴点上的电阻异常降低。于是,我们就要把毫针扎到这个电阻异常降低的腧穴点里面去。换句话说,毫针是扎进了这个异常驻波的某个波峰上,最最有效地破坏了这个异常的驻波。这样一来,不但有效地破坏了这个异常的,病态的驻波,帮助有病的脏器恢复正常,而且还大大改变了体内电磁驻波的干涉图纹,也就是大大改变了整个人体内的电场分布和能量分布。 电磁波传导速度非常快,最快可到每秒30万公里,但循经感传的速度却每秒不到十公分,而干涉图纹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则要花上几十分钟,我们要怎么来理解这个奇怪的现象呢?在波导管内或谐振腔内,许许多多的波一起运动,相互干涉,相互重叠,产生了一些因重叠和干涉而形成的宏观信号,这些宏观信号的传播速度比单个波要慢得多,而且波越多,这种宏观信号的传播速度就越慢。在人体内,电磁波的数目是上亿,甚至更多达几十亿,几百亿个,所以这种宏观信号的传播速度就变得非常之慢了。 当我们把实体的物质放得很大时,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所谓很实体的物质并不那么实在,主要是由不停振动的、真空一样的场组成,而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 注:以上部分理论(针灸电阻理论)来自德国华裔生物学家张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