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礼物首选、日常保养项目......在“容貌焦虑低龄化”的话题之下,大批低领求美者的分享,让外界看到了很多连五官都还没长开的年轻人,在“容貌焦虑”的压力下,不得不主动走向医美机构的现实。 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不专业”的医美咨询师,已经成为让这些求美者绕不开也躲不过的一道“坎”。 这些年里,没有就业门槛又有着高薪厚禄的医美咨询师,让不少非专业出身、非高校毕业的从业人员疯狂涌入医美行业,成为了将求美者和医美医生关联起来的必然环节。 他们一贯偏爱用夸张且虚假的话术,忽悠将“颜值即正义”作为座右铭的年轻人,而这届意志力与判断力普遍薄弱的低龄化求美者,往往难以察觉被医美咨询师们隐藏起来的美丽“陷阱”...... “95后”的第一次医美,来得越来越早 “实在拗不过她。”提及为什么会支持女儿从16岁就开始做医美项目,黄悦的妈妈无奈得很,“当初她想学播音主持,这个专业对外表要求很高,所以就想着通过医美让自己变漂亮一点。我和她爸爸想了很久,为了不耽搁孩子以后的发展,还是同意了她的决定。” 黄妈还记得,女儿第一次尝试做医美项目是在高二的暑假,当时黄悦已经选定了要走播音主持的职业道路,黄妈也顺着女儿的请求送她去了播音主持集训班,而就是在这里,黄悦首次亲眼看到了医美之余外貌的强大效果。 小到打玻尿酸、瘦脸针,大到隆鼻、磨腮手术。黄悦告诉黄妈,集训班上很多和她同龄的同学已经做过不少医美项目,而见证了一个个竞争者的颜值蜕变,在即刻变身俊男靓女的诱惑下,黄悦不愿意落后。 “黄悦回来就告诉我们,她想做双眼皮手术。”面对女儿格外坚定的态度,黄妈其实也非常能够理解她,“学这个专业的孩子,因为要面对苛刻的镜头,大多爱美意识比较强烈,还伴随着一定的容貌焦虑,医美也就成为了他们的既定‘职业需求’。” 黄妈所言不虚。据不完全调查,“95后”年轻人中有近8成人表示容貌焦虑。其中对自己容貌非常不满意,需要很多医美项目提升颜值的重度焦虑者占4.5%。世情如此,更别说尤其以外貌条件论高低的影视圈从业者了。 但顺着女儿心意的同时,担忧医美的安全性也必不可免。“做医美项目的风险大,经常看到被‘黑医美’毁容的新闻,我们很怕女儿遇到这种情况,一旦出了事那后果太难让人接受了。” 虽然距离黄悦的医美初体验已经过去了好几年,面对锌刻度黄妈依然毫不掩饰彼时对女儿的担忧,她很庆幸自己有一些靠谱的医生“关系”,能尽可能保障女儿的安全,“我有一个朋友常年做医美,她给我推荐了经常去的三甲医院,还找了另外的医生朋友帮忙了解,双重保险我还是挺放心的。” 黄悦的双眼皮手术不负一家人的期待,三点埋线做得很成功,这让黄悦更加坚定了要将医美划定到变美首选和日常保养的项目中:在高考的时候,黄悦找父母要了一份毕业礼物,即鼻综合手术。不仅如此,上大学以后,黄悦还和同学们约好了定期打针,“她们认为这是她们面对镜头的一种‘专业度’。” 眼下,“颜值即正义”的风气不止是黄悦这类特定年轻人的“职业需求”,还蔓延到了更大范围内的年轻人群体身上。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医美消费者中青少年占比达15.48%,高考结束后的6月和7月,是手术类项目消费高峰期,占平台全年订单的22.41%。 医疗美容客户群体年龄分布情况 而在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2020医美行业舆情报告》中,通过对一年来医美行业的热点舆情回顾分析,梳理出了医美行业的七大痛点,“整容低龄化”也赫然在列。其指出,微整形项目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多地准大学生扎堆割双眼皮的现象日益凸显,在她们眼中,双眼皮、高鼻梁、尖下巴就自己“美”的依据。 显而易见,医美的低龄化趋势背后,是低龄化的审美选择,也是追求潮流的跟风行为。如前段时间大火的打玻尿酸造“精灵耳”,就引发了一波跟风手术潮,但在“精灵耳”之前,“微笑唇”“线雕鼻”等等项目都曾火热一时,医美风向转变太快,让不少低领求美者对“追新”心有困惑。 在社交平台上,锌刻度就看到了很多关于“什么项目适合做”“哪个医院或医生更专业”“怎么判断医美效果是否真实”的提问,在各种纷乱的项目广告以及网络红人的案例展示信息中,不似黄悦这样能通过父母的关系找到专业人士进行精准分析,低领求美者找到靠谱的医院和医生的确是个难题。 既然有了大量的消费需求,也就为辗转于求美者和医美医生之间的医美咨询师们,带来了一个绝佳的“赚钱”机会。 靠话术的医美咨询师,月入6万元很轻松 一位不靠“关系”,单纯拿着各种广告信息进行医美项目考察的朋友,和锌刻度分享过她的求美经历,“不管是美容店、理发店的医美小作坊,还是稍有名气的美容院、私人医美诊所,或者是大型的三甲医院,都设置有为消费者进行术前了解的医美咨询师。我更愿意把这一类人叫医美销售,本身她们干的也就是销售的活。” 这位朋友告诉锌刻度,进行医美项目的了解,消费者可能见不到负责进行医美项目操作的医生,但一定能见到医美咨询师,“在医美机构首先接触的就是她们,当你找过去,她们会通过聊天确定你的需求,再给你介绍符合你要求的项目,由你自己判断要不要做项目,如果要做,还得和她们谈一个合适的价格。” “但是就我的体验来说,面见过的所有医美咨询师,她们的专业性相差真的很大。”比如有些医美咨询师会以“打瘦脸针配合美白针的效果会更好”“热玛吉的新一代技术痛感较小”等话术让她加购计划外的医美项目,还会用“现在下单就能申请活动价格”“整容变美找个有钱的男朋友”等表述刺激她进行快速下单消费,“幸好我够理智,不然绝对要被忽悠瘸了。” 不光是上述朋友一个人的体验,在互联网上对医美咨询师“不专业”的吐槽声音也很多,包括夸大效果、引导下单、隐瞒信息等多个方面。谁也无法预料,意志力与判断力普遍薄弱的低龄化求美者,是否能够抵御住“不专业”医美咨询师的诱惑,进而导致出现“过度整容”“手术失败”等严重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整形行业市场要求还是相关国家机构,还没有对医美咨询师从业做出具体要求和条件限制。也就是说,行业层面上,从事医美咨询师暂时没有任何门槛限制,只看每家医院对医美咨询师岗位的要求和限制。 培训机构吐露的行业现状 这就难怪医美咨询师良莠不齐的情况如此突出了。 毕竟据业内人士爆料,医美咨询师工资不低,“一个月随便做一下就能月入好几万,一个月挣56万都很正常,工作不到一年基本各个月入23万,也是行业常规状态了。” 据《中国医美产业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报告》显示,全国医美机构中除去专业人员(医生、护士)之外,非专业出身的从业人员占近80%,且绝大部分是大专以下学历,主要为运营推广人员及辅助医疗工作人员,包括网络推广、网电咨询、网络编辑、市场人员、客服等等。 如此现状下,互联网医美垂直平台新氧回复锌刻度表示,“针对医美行业的‘三非’乱象,即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治疗、非正规培训的非专业医师、以及非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等方面,其中,对于医美从业人员的管理还要进一步规范。” 早前,全国政协医卫组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在其《关于加强医疗美容从业人员管理的提案》中已经指出,“很多医美机构设有医美咨询师,大多扮演‘市场推销员’的角色,没有医学背景的咨询师避谈医疗风险,误导消费者,从而引来众多医美乱象纠纷。” 为此,肖苒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取缔医美咨询师,参考2019年上海市对医美咨询师以“医务助理”名称予以规范,并须具有医学背景,业务范围界定为医生的行政事务和医务事务的助理,不参与医生的诊疗行为。 新氧则告诉锌刻度,为了避免咨询师在消费者医美消费过程中存在过度开发,过度推销等行为,他们推出了独立咨询服务。即用户可于平台发起变美需求并由新氧独立咨询师提供定制医美方案,独立咨询师保持中立客观态度帮助用户理性决策医美消费。同时独立咨询师可获得阳光新收入。 这或许是可行的尝试,只是需要时间验证其实际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其实只能保障到新氧平台用户的利益,若是无法推行到整个医美行业内,很难讲能对由医美咨询师带来的乱象有几分改变。 乱象背后是医美专业人才的大量缺失 说到底,还得归结到医美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上。 “医美咨询师只是医美的前置环节。需要了解求美者的需求,并给求美者介绍合适的项目和医生。”在重庆华美整形医院的潘宝华医生看来,医美咨询师的存在,是为将消费者和医美医生两个陌生人快速建立起联系,省却了一系列繁琐的过程。 “医美咨询师存在的目的性很明确,也很简单。”但之所以造成如今的局面,或许是相关从业者为了多促成几单交易拿到更多提成,就给求美者输出了过多带有个人主观意愿的“不专业”观点和判断,“因为医美咨询师把很多医生的工作提前做了,这样就太过了。” 让潘宝华和更多专业医美医生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医美咨询师带来了很多问题,但他们目前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美人才市场缺口还是比较大的,这就造成医美医生工作量一般也很大。如果没有医美咨询师,让医生直接接过这一部分工作,可能就会更加浪费医生的时间,进一步拉大医美供需的不对等。” 因为医美咨询师的存在,确实还是为医生精准筛选出了一部分求美者,“有些求美者可能咨询了过后也不会做医美项目,那医生直接跟求美者进行沟通就是无效的。”而在医美咨询师参与之后,他们就能提前确定好“求美者到底做不做手术”“让哪个医生做手术”这些问题,“医美咨询师的存在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把职能更明确一点可能会更好。” 医美乱象频发还得归根于专业人才的缺失 弄清楚了问题的缘由,就得考虑能够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如果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根据肖苒的建议,应该规范医美人才培训体系。 即取消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制度,加大相关专业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力度,尽快实行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制定医美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政策。通过建立完整的医学专业学历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升从业人员诊疗能力的目标。 更何况,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也更加符合求美者的实际需求。 据艾瑞《2020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在选择医生或机构时,口碑与资质成为消费者最看重的指标。尤其在选择医生时,执业资质、医生职级、从业年限等合规资质,以及医生审美能力、成功案例和消费者真实评价,构成了消费者考量医生的重要指标。 此前医生难以参与到医美的前置环节,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专业的从业人员过少,导致医美供需严重失衡,才诞生了医美咨询师这个职业以减轻医美医生的工作量。如果有朝一日,医美医生也能像公立医院的普通医生一样,实现挂号就诊,才是从根本上消除了“不专业”医美咨询师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一名正规医生的培养成本极高,且通常需要5至8年才能在技术上小有所成。可以预见,这一定不是一个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