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零起点学中医 / 正文

脉诊一学就通

高清中医脉诊教学视频学习

脉诊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很神奇的,医生用三个手指在你的脉搏上一摸就能知道你的病情,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对脉诊产生了怀疑,你这三个手指难道能像各种先进的仪器一样,看到我们内在脏腑的变化吗?对他们来说,西医的先进仪器和设备检查出来的结果,才是值得信赖的。脉诊这个可以看作是中医招牌的诊断方法真的只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吗?脉诊真的那么虚无缥缈吗?脉诊已经过时了吗?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把脉诊作为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呢?当我们弄清楚脉诊的实质性含义和机理,我们才能真正跨越阻挡在中医前面的各种怀疑和否定,从而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医学领域。 有人说了,脉搏不就是心跳的反映吗,除了快慢、强弱之外,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脉搏到底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脉诊的意义。 《辞海》上对脉搏的定义是:心脏搏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递,即成脉搏。通常所称的脉搏是指在手腕桡侧摸到的动脉搏动(即桡动脉),这也是中医脉诊的部位所在。既然脉搏由心脏搏动而产生,那么中医为什么不选择心脏作为诊察手段,而是要脉搏作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呢?实践过之后你才会更具体地理解脉搏传递的信息,现在就请你跟着我的步骤来体会一下吧。 把你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放在左手的桡动脉部位,这时注意一下你的力道,是轻轻一按就能摸到还是需要重按才能摸到?这就是脉搏给你的第一个信息——脉的位置深浅。摸到脉搏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脉搏的快慢和强弱,我们可以用手表来计时,数一下1分钟内脉搏的跳动次数,一般正常人体脉搏次数为60~90次/分,如果低于或快于这个标准,那就是过慢或过快了。至于强弱,根据手指下脉搏跳动的力度,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二个信息——脉搏的速度和强弱。脉搏是动脉的一种有规律的搏动,所以我们仔细感觉,可以感知脉搏跳动的节律,是有规律的还是没规律的?这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三个信息——脉搏的节律性。这几个信息是脉搏的大致的和整体的面貌,除此之外,我们在脉搏上还能体会到什么呢?脉搏是脉管壁振动形成的,脉管壁是否会给我们一种质地感?会!仔细体会一下,你摸到的脉搏是不是有柔和松软或是僵硬绷紧的感觉?这就是脉搏给我们的第四个信息——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你摸到的脉搏是否有一定的粗细?比如说像电线般粗或是像丝线一样细。这就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五个信息——脉管的粗细度。除此之外你还有新发现吗?我们是不是可以感觉到自已脉搏跳动的流畅程度,是滑利流畅还是顿涩不畅?这就是脉搏告诉我们的又一个信息——脉搏的流畅度。通过上面的体会,我们是不是对脉搏有了全新的了解?原来,在脉搏上有着如此丰富的信息! 一般来说,手指对脉搏的感觉可以分为五个部分:①心脏搏动的强度、速率和节律。这是引起脉搏强弱、快慢、节律性变化的主要因素;②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这是引起脉搏软硬变化的主要因素。血管弹性好、紧张度低,那么脉搏就柔和;而血管弹性差、紧张度高,那么脉搏就僵硬;③动脉中血液的充盈程度。这是影响脉搏粗细的主要因素。血液充足,则脉搏形状就粗大;血液不足,则脉管不能充分扩张,脉搏就细小;④血液对脉管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是由心脏搏动的力量、血液的充盈度以及血流的速度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冲击力大,则脉搏就容易触及;冲击力小,则脉搏需要重按才能触及;⑤血液黏滞度大小。这是造成脉搏通畅程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血液黏滞度大,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就大,血流速度缓慢而涩滞;血液黏滞度小,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血流速度快而流畅。以上五个因素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脉搏的感觉。 从上面这些构成脉搏的因素中,我们已经可以得到有关心脏、血管、血液等的信息,而这三者又和人体各物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说心脏搏动的原动力来自于体内的元阳;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动力来自于体内气的推动作用;血管壁的弹性好坏取决于体内元阴的滋润作用;血管壁的紧张度受到情绪因素以及局部寒热情况的调节;血液的充盈度除了能反映血液的多少外,还能反映出人体津液的充足程度;血流的速度又和血液中所含杂质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杂质多(如痰浊、瘀血等),血液流行的阻力就会增加,从而导致速度减慢等。这就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脉搏的特征推断体内各种基本物质的充足程度与工作状态。 在前面我们曾讲过,人体五脏是体内阴、阳、气、血、津液等物质储藏的地方,这些物质的充足程度与五脏的工作状态有着直接关系,物质充足,则脏腑功能强盛,物质亏耗,则脏腑功能衰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最终可以从脉搏上了解到体内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利用一个小小的脉搏,竟然可以获取这么多有关人体的信息。因此中医创造性地把它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深刻意义的。脉搏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脏腑功能状态以及人体物质充盈程度的最可靠和最直接的证据,通过这个证据,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到人体的内在平衡状态。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脉搏可以告诉我们人体的内在平衡状态,而不是XX病。比如说,脉搏可以反映出脾胃功能的好坏,但是不能告诉你是否有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因为脉搏反映的是脏腑器官的功能状态而不是形态表现。因此,如果哪个医生告诉你,他能通过脉搏诊断你是糖尿病或是骨质增生,那肯定是在故弄玄虚,要么就根本是个骗子。 我们接下来看脉诊的部位。现在中医所采用的脉诊法,基本都是以桡动脉为主要部位,桡动脉位于手腕的桡侧(靠拇指侧),这个部位在中医上也称为“寸口”。因为我们所摸到的桡动脉的中心部位,离手掌的距离大约在1寸左右。中医在脉诊上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寸口”诊脉的,在《内经》的记载中,就是通过诊察人体所有的体表动脉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的。在《难经》提出单用“寸口”作为脉诊的部位以后,特别是晋朝医家王叔和在他著的《脉经》中极力推广用“寸口”诊脉以后,中医才逐渐将脉诊部位固定在“寸口”。 中医选择桡动脉作为脉诊的主要部位,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桡动脉部位表浅,伸手即得,易于医生诊察。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病人的诊察,如果要诊察股动脉或颈动脉,往往很不方便;二是桡动脉在中医经络学说中是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肺又是百脉朝会的地方,五脏六腑的信息都会通过百脉传递给肺,从而在桡动脉上得到反映。为了能更详细地体察桡动脉所反映的各种信息,中医以桡骨茎突(手腕桡侧可以摸到的骨性突起)为标准,把摸到的桡动脉分为三个部分,桡骨茎突处称为“关”,关前称为“寸”,关后称为“尺”。寸、关、尺构成了中医诊脉的三个部位,医生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来诊察这三个部位的脉象(食指诊察寸部脉象,中指诊察关部脉象,无名指诊察尺部脉象),以获取有关疾病的详细信息。 为什么要把“寸口”分为三个部分来分别诊察呢?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上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包括了人体头面五官、横膈膜以上的胸腔以及其中的脏器(如心、肺)。中焦包括了人体横膈膜以下到脐部以上的上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脾、胃、肝、胆),下焦则包括了人体脐以下的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肾、膀胱、大肠、小肠)。寸、关、尺正好和人体的三焦相对应。寸部位置最高,能反映上焦的情况。尺部位置最低,能反映下焦的情况,而关部位置居中,能反映中焦的情况。通过寸、关、尺三部和上、中、下三焦的对应,桡动脉事实上就变成了整个人体的缩影,因而中医师三个手指所感觉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脉搏,而是整个人体的奥秘! 中医把这个从寸、关、尺三部上得到的信息叫“脉象”。为什么要叫“脉象”?“象”是表现的意思,前面我们讲中医对脏腑的认识,有一个“藏象”理论,这个“象”就是指脏腑功能在人体外部的表现,所以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象”的含义,所谓“象”就是指各种信息的一种外在表露。比如说打开电视机,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画面,听到各种声音,画面和声音就是一种象,它是电流、电视信号、光线、声波等信息在电视机上的一种综合表现。因此脉象就是人体内部信息在脉搏上的一种表露。人体内部的信息在脉搏上表达出来了,要获取这个信息还需要一个接收器,这就是我们的三个手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通过这三个手指对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接收,我们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疾病之门的钥匙。不管是健康或是疾病,人体内在的各种变化都已经真正掌握在我们的手指之下,就看我们是否能识别和判断了。 要识别和判断脉象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疾病信息,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正常的脉象。关于正常人的脉象,在《内经》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正常人在呼吸时,每一呼脉搏就跳动2次,每一吸,脉搏也跳动2次,这一呼一吸,称为“一息”,这“一息”之间,脉搏总共跳动4次,加上呼与吸之间暂停的时候,脉搏跳动1次,所以正常人在一个完整的呼吸过程中脉搏总共应该跳动5次,这就是健康的状态。《内经》称这种健康状态下的人为“平人”。什么是“平”?平者,衡也,不高不低、不胖不瘦、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紧不缓、不软不硬、不亢不卑、不满不亏,这就是平,这就是人体健康的真理所在!我们在第三章中阐述过,人体内各脏腑各器官之间维持在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之下,这就是健康,这种动态的平衡是什么?不就是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己经提出的“平”吗?一个”平”字,把健康的概念阐述得淋漓尽致。 正常的人称为“平人”,那么正常人所表现出来的脉象,当然就叫作“平脉”了。根据《内经》的描述,平脉应该是寸、关、尺三部都可以摸到脉搏,1分钟70~90次,手指下的感觉是不浮不沉(指脉搏的位置既不是很表浅,也不需要重按才能感觉到)、不大不小(脉搏的形状既不粗大,也不细小)、从容和缓(既不过快,也不太慢,既不过于紧张,也不过于松弛)、不软不硬(血管壁既不过于松弛,又不过于收缩)、柔和有力(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既不鼓指,又有一定的力度)、节律一致,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生理需要出现一定的变化。 根据以上表现,中医总结了平脉的三个特点,那就是胃、神、根。“胃”是指脉象上有胃气。什么是“胃气”?我们在前面讲过,胃是人体接受饮食的器官和饮食进行消化的场所,所以在中医上胃也被称为“水谷之海”,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离不开胃正常的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胃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气血生成的源头,胃能正常接受和消化食物,人体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这种状态就称为“有胃气”。对脉象来说,“有胃气”也就是人体各种物质充盈、脏腑功能平衡而协调的一种表现,比如上面讲的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软不硬、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就是有胃气的表现。也就是说,脉象只要符合“平”这个原则的,那就是有胃气。下面来看“神”,我们在望诊中也接触过“神”,我们把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称为“神”,它是人体各种物质在体表的一种综合表现,那么对脉象来说,“神”就是人体内各种物质在脉搏上的一种综合表现,它的特点就是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根”,顾名思义就是根本的意思。在有关脏腑的知识中我们讲过,肾脏所藏的精气(元阴和元阳)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在,也就是人体的根本,所以肾中精气的充足程度,反映到脉象上,就是平脉的根。而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和脉搏的寸、关、尺三部是分别对应的,肾位于人体的下焦,所以和肾相对应的是脉搏的尺部。肾中精气旺盛,反映到脉象上就是脉的尺部沉按有力,这就是脉象有根的主要表现。脉象的根,就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根,如果这个根不受伤、不损坏,那么即使是枝叶全部焦黄、枯萎、凋落,它还能重新冒出新芽,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于疾病来说,脉象的根是判断疾病预后好坏的重要依据。脉象有根,则疾病就轻,预后就好;脉象无根,疾病就重,预后往往不良。胃、神、根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 正常的脉象,随着外界环境、生理状态、年龄、性别、情绪等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变化。比如说夏天人体血管扩张,脉象多为洪大,冬天血管收缩,脉象多沉紧;活动后脉象多加快,静卧时脉象多缓和;小儿脉象常比大人快;女性脉象常比男子弱。 对正常的脉象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接下来探讨疾病状态下脉象的变化及其意义。疾病状态下的脉象又称为病脉,中医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共总结出了28种较为典型的病脉,下面我们就选择其中主要的和常见的病脉,探讨一下其形成的机理及意义。 浮脉。中医对浮脉的描述为“如水漂木”,意思就是指手指感觉到的脉象就像是漂在水上的木头,一是脉象表浅,轻按就能感觉到;二是重按脉象反而减弱,所以中医称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是表证(外邪侵犯人体肌表,人体正气外出抗邪,在肌表发生争斗而产生恶寒发热等症状的,称为表证)的主要脉象。表证为什么会出现浮脉呢?表证是人体正气和外来邪气在肌表发生争斗而产生的一种证候,正气外出抗邪,势必鼓动脉管,从而形成浮脉。 沉脉。沉脉正好和浮脉相反,浮脉是浮在肌表的一种脉象,而沉脉则是需要重按才能触摸到的一种脉象。浮脉与沉脉反映了脉象位置的深浅,距肌肤浅的为浮脉,距肌肤深的为沉脉。脉的位置深浅往往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人体肌肉的厚薄。肌肉厚者往往脉位较深,肌肉薄则脉位较浅。二是人体气对脉的鼓动作用。这就好比吹气球,气足的话,脉管就膨胀得大,就容易摸到,从而表现为浮脉;气亏则脉管瘦瘪,脉象深藏于内而表现为沉脉。沉脉多见于两种情况:一是元气亏耗,无力鼓动脉管而引起,这种沉脉常常沉而无力;另一种情况是邪气深入于脏腑,人体正气聚集在体内以抗击邪气,或是正气被邪气围困,不能外出到肌表,这也会导致气对脉管的鼓动作用减弱,从而出现沉脉。但这种沉脉由于元气并没有亏耗,所以脉位虽沉,但是脉的搏动力量往往还是较强。这可以和元气亏耗所引起的沉脉相区别。 迟脉。迟,就是慢的意思。迟脉,是指脉搏跳动缓慢,每分钟低于60次的一种脉象。脉的快慢,取决于心跳的快慢。心跳的快慢和寒热两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热可以使心跳加快,而寒则可以使心跳变慢。所以迟脉主要是寒证的表现。寒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外寒,也就是外界的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疾病,如关节、胃脘的冷痛等;二是内寒,这主要是人体元阳亏耗,不能正常温煦机体而产生的疾病,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等。 数脉。数,就是快的意思,数脉也就是脉搏跳动过快,每分钟高于120次的一种脉象。数脉所主的疾病主要就是热证。热证和寒证一样,也有内外的区别,外感热邪或火热内生都会表现出数脉。 洪脉。洪是什么意思?洪水来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可以用“波涛汹涌、冲墙倒壁”这八个字来形容。用这个“洪”字来形容脉象,足可见这种脉象给人的感觉是极度有冲击力的。洪脉表现出来的这种冲击力,和脉管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产生的压力差有关,压力差越大,脉象的冲击感就越强。所以当体内邪热极度亢盛,引起心脏收缩过于强烈,就会在脉象上表现为洪脉。 细脉。脉形细小,称为细脉。你可以试着把手指按在绷紧的丝线上,这种感觉就是细脉的特征。细脉的产生主要和气、血两个因素有关。气可以鼓动脉管,血可以充盈脉管,这两者的充足程度最终决定脉的粗细形状。所以细脉主要是体内气血亏耗在脉象上的一种反映。 滑脉。滑就是指圆滑流利,中医形容滑脉“如珠走盘”,意思就是像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中滚动一样,丝毫没有阻滞和羁绊。脉象圆滑流利,往往是体内气血充足、往来流利的一种表现,所以正常人体出现滑脉并不一定是病态。女性还有一种特殊的状态下会出现滑脉,那就是怀孕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在电视或小说致看到的“喜脉”。这是因为女性在妊娠时期要给胎儿提供营养,体内的气血会异常充盛,同时气血在体内的循环也会加快,所以在脉象上表现为滑脉。除了妇女妊娠以及正常人会出现滑脉,滑脉还是痰饮病的主要脉象。前面我们讲过,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饮的特性是湿浊黏滑,这个特性反映在脉象上就是滑脉。 弦脉。中医形容弦脉“如按琴弦”,从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出,弦脉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脉管具有一定的紧张度和绷紧感,这才能产生“如按琴弦”的感觉;二是脉象在形状上比细脉要略粗,而且有一定的力度。所以弦脉往往不是体内的气血亏耗所引起。从这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弦脉的产生往往是血管收缩的一种表现。那什么原因会导致血管产生收缩呢?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交感—肾上腺系统是引起血管收缩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体在某种紧急条件下(如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创伤、疼痛、寒冷刺激、失血等),交感—肾上腺系统就会被调动起来,使血管产生收缩。我们再来看中医对弦脉的认识,中医认为弦脉是肝气郁结、疼痛或是疟疾的主要脉象。肝气郁结是情绪抑郁或紧张而导致的肝的疏泄功能的失常,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人体红细胞的破坏,加上疼痛,这三者不就是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和血管收缩的条件吗? 紧脉。紧脉脉形如按绷紧的绳索。紧脉和弦脉类似,都是血管收缩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脉象,但紧脉在血管收缩程度上要超过弦脉。从琴弦和绳索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紧脉在脉的形状上比弦脉更粗大,在力度上更胜弦脉,甚至可以感到脉搏在指下有左右弹手的感觉。紧脉的形成机理和弦脉相似,多见于寒邪侵犯人体。如果结合前面讲的浮脉或沉脉,就可以判断寒邪所在的位置。如脉象紧而兼浮,那么就说明这个寒邪在肌表;如脉象紧而兼沉,则是说明寒邪已经深入脏腑。另外,剧烈的疼痛也会出现紧脉,它的形成也是因为人体的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引起血管收缩。 长脉。脉的长度超过三个手指所按的部位的,中医称为长脉,长脉是体内气血有余的表现,所以常见于体质健壮之人。如果脉象长而兼弦,那又常是肝火过旺的表现。 短脉。短脉和长脉相反,就是指脉的长度不能充盈寸、关、尺三部,三个手指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如果寸部不能满指或是尺部不能满指,这种脉象称为短脉。短是一种不足的表现,如果是寸部不能满指,则说明心、肺精气不足(因为寸部对应的是心脏和肺脏),如果尺部不能满指,则表明肾脏精气亏损(因为尺部对应的是肾脏)。此外,如果体内有痰浊或瘀血阻滞经络,气血不能正常流通,也会出现短脉,这就需要结合全身其他症状加以鉴别和区分。 弱脉。弱就是软弱无力的意思,中医把沉而无力的脉象称为“弱脉”。脉象无力,当然是人体脏腑气血亏损的表现。脉搏力量的大小和心脏搏动的力度、脉管中血液的充盈度、气对血液的推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脉象弱,是人体内元阳、气血亏耗的一种外在反映。 芤脉。芤是葱的古称,中医形容乳脉“如按葱管”。葱管的特性就是“中空”,所以芤脉的特征也就是“中空”。怎么理解脉象的“中空”呢?那就是轻按可以摸到脉,重按也可以摸到脉,唯独中等力度下却感到脉象空空如也。中医把它形容成葱管,是不是很形象?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血急剧减少,不能充盈血管,而血管却仍然维持有一定的容积和紧张度,所以表现出“中空”的特征,常见于急性失血或大吐、大泻导致津液大量丢失等疾病。 结脉。脉搏跳动缓慢,中间时有停跳,两次停跳之间间隔的时间往往不相等,这种脉象中医称为结脉。结脉的出现和心脏的搏动异常有关,西医上心率失常中的房性早搏常表现为结脉。由于心房提早搏动,而其代偿间隙又不完全,所以会出现这种脉搏停跳、间隔不等的脉象。心脏的自主搏动,其原动力来自于人体的元阳和气,所以结脉的出现,往往是人体阳气亏损、寒邪凝滞心脉的结果。 代脉。脉搏跳动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的停跳,停跳间隔时间较长的,称为代脉,往往是心脏室性早搏所引起。由于心室过早搏动后会有一个完整的代偿间隙,所以表现为停跳有规律,间隔时间长。代脉在中医上的意义类似于结脉,也是心脏所藏的精气亏耗所引起。 以上是疾病状态下常见的脉象,这些脉象虽然和正常的平脉不同,但基本上都还具有胃、神、根这三个特性,这也意味着人体脏腑精气未绝,只要治疗得法,患者大都可以逐渐好转和康复。但如果脉象失去了胃、神、根这三个特性,那就意味着人体胃气衰败,脏腑功能衰竭,生命已经垂危,这个时候,疾病往往已经难以治疗了。这种没有胃、神、根的脉象,中医称为“真脏脉”,亦称怪脉、死脉、绝脉。所谓“真脏脉”,就是脏腑精气不能正常储藏在脏腑之内,反而泄于体外而出现的一种没有胃、神、根的脉象。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共总结了七种常见的真脏脉,由于真脏脉是人体脏腑真气外泄、脏腑功能衰竭的表现,出现这种脉象,往往意味着病情的危重或是濒临死亡,所以中医又称这七种脉象为“七绝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七种绝脉。 釜沸脉。釜是煮东西用的锅子,沸是沸腾的意思,釜沸的意思就是锅子中沸腾的水。脉象和沸腾的水一样。可以说是脉搏极浅,几乎是浮在皮肤之上,按之无根,脉跳极快,不能数清楚脉搏次数,此起彼伏,这种脉象多出现在临死之前。 鱼翔脉。鱼的活动一般是通过尾部的摆动来实现的,所以鱼翔脉的具体表现就是脉搏浮在皮肤表面,头部固定而尾部摇摆不定,就像鱼在水中游动一样。出现这种脉象,往往说明体内阳气耗竭。 虾游脉。虾在水中游动有一个特点,它能产生一种弹跳,因此,虾游脉是指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跳跃指下,并伴有躁动不安的迹象的一种脉象。虾游脉的出现,意味着大肠精气耗竭。 屋漏脉。破屋漏雨往往是一滴滴下,良久再来一滴,既缓慢又无冲击力。屋漏脉就好比破屋漏雨,脉搏极慢而无力,许久才搏动一下,这种脉象多见于胃气将绝。 雀啄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搏的跳动就像是麻雀啄食一样,一会儿急来三五下,一会儿又停止不来,脉搏来止无定数,这种脉象是脾气将绝的表现。 解索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搏跳动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时密时疏,散乱无序,就像是解乱绳一样,这种脉象是肾气衰竭的表现。 弹石脉。脉位较沉,脉象极硬,噼噼弹指,就像是按在坚硬的岩石之上,毫无柔和软缓的迹象,这种脉象多见于肾气将绝之候。 脉象不仅可以反映人体内在的疾病信息,更可以反映出疾病时机体的功能状态,通过这两种信息的综合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脉象的表现来推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其中,预后指疾病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转归指疾病可能出现的变化和后果。比如说脉象由缓和而转为弦急,这就说明人体正气渐衰而邪气渐盛(缓和是脉有胃气的特征,而弦急往往是病邪在脉象上的反映),往往是疾病加重的表现;相反,如果脉象由原来的弦急而转为缓和,则又说明邪气渐退而胃气渐复,这就是疾病好转的迹象。再比如说,久病体虚、失血吐泻等患者,由于体内气血津液消耗,应该在脉象上表现为虚弱,如果出现洪、滑、数、大等过于亢盛的脉象,则又说明此时的人体正气大衰,而邪气炽盛,往往是疾病危重、预后不良的一种反映。 明朝的大医家孙一奎在治病时非常重视脉诊,经常通过脉象来分析和推断疾病的根源。同时,他也很重视通过脉象来判断和预测疾病的发展情况,在这里我再讲一个他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孙一奎应朋友的邀请,给一个李姓青楼女子诊病。诊病过程中,李姓女子有数声咳嗽,她自称咳嗽只是偶尔出现,自己感觉也没有什么特别不适的地方,但每次月经来都很少,只有一两滴,并伴冷汗淋漓,醒后就会感到四肢酸软、体力不支。孙一奎细心地诊完脉,并没有给开方子,而只是安慰了那女子几句,说只要多休息就没事了。回到客栈,他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开方子呢?孙一奎叹了口气说,她的脉象告诉我,疾病已到晚期,药物恐怕是没用了。他朋友很奇怪地说,那女子看不出有什么大病呀,看上去精神也不错,怎么会严重到没药可治了呢?孙一奎说,她的脉象很怪,两寸部短涩,两关部弦,两尺部洪滑。脉的关部,对应人体的肝胆,关脉弦也就意味着肝火旺盛,而现在是秋季,秋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所以秋季不应该出现如此亢盛的弦脉,现在肝火在受到克制的季节仍然如此旺盛,必然会损耗人体的阴液。再看她的尺部脉,尺脉对应的是人的肾,尺脉洪滑,是肾中元阴亏耗,元阳偏亢的表现。而她又是青楼女子,肯定多动欲火,这样就更加损伤体内的元阴。最后再看她的寸部脉象,寸部对应人体的心、肺,寸脉短涩,则表明心、肺精气不足,肺是水之上源(详细解释请参看第七章),肺中精气亏耗,就无法再滋养和补充肾中的元阴。综合她的脉象,是邪火旺而真阴竭,而且现在已经有咳嗽表现出来了,这就是人体真阴衰竭的征兆,古书上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所以我断定她无药可医,到明年二月春季木旺的季节,肯定会病情加重而死。后来果然被孙一奎说中,那李姓女子在第二年二月死亡。 我们以前看电视或小说,总觉得中医通过脉诊可以知道患者病情,可以判断疾病深浅,可以预测疾病转归,非常不可思议。其实脉象是人体信息的反映,就像气象是天体信息的反映一样,既然我们通过天体表现出来的征象可以推断它未来的变化,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通过脉象表现出来的特征来推断疾病的预后呢?相信中医吧,想想古人留给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它过时了吗,它错误了吗?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同样的研究方式(通过事物外在的象来探究事物内部的变化规律)下诞生的中医学同样是科学而值得信赖的。

脉诊一学就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调理师证.理疗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家庭教育师证.烹饪师证.食疗师证.药膳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