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伴怒生,肝阳上亢治当清; 侠溪行间平肝火,肝肾两俞风池灵。 主症: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滋水清火。 处方:侠溪、行间、肝俞、肾俞、风池。 方义:肝肾阴虚则阳亢于上,方中风池、侠溪、行间清泄肝胆上亢之火,以抑其标;肝俞、肾俞平肝潜阳,滋水涵木,以治其本。 随症选穴:耳鸣配用翳风;头痛、头胀配用太阳。 (2)痰湿中阻 胸闷恶心食少烦,眩晕湿浊阻中艰; 丰隆中脘头维共,以及胃祛痰合内关。 主症:眩晕阵作,头痛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乏,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运脾化湿,以及胃降浊。 处方:丰隆、中脘、头维、内关、阴陵泉。 方义:方中头维为治疗目眩之要穴;内关、中脘以及中止呕;丰隆降逆祛痰;阴陵泉健脾利湿降浊。 灸法:对以上穴道或加足三里行温以及灸或隔姜灸。 (3)肾精亏损 晕眩脉细肾精亏,阳痿腰酸及梦遗; 百会升阳钟益髓,肾俞补肾合太溪。 主症:头晕目眩,遗精,阳痿,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处方:百会、悬钟、肾俞、太溪。 方义:百会益气升阳;悬钟乃髓之会,有通经益髓之能;肾俞补肾之本,太溪滋阴壮阳。全方能补肾益气,补髓通阳而止眩晕。 灸法:①对以上的针刺处方行温以及灸。②百会穴温以及灸。 (4)血气虚弱 头眩欲吐眼昏花,心悸神疲面少华; 气海脾俞偕百会,足三里与肾俞嘉。 主症: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胃,益气血。 处方:百会、足三里、脾俞、肾俞、气海、神阙。 方义:足三里、脾俞调理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肾俞生精益脑,百会、气海补运道血,充养髓海而止眩晕。 灸法:①对以上的处方行温以及灸。②足三里温以及灸、神阙隔姜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