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师证考试是国家对针灸师专业技能的一种认证,主要测试考生在针灸理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师证考试的科目内容,并提供一些题目及答案供参考。
针灸基础理论
1、针灸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针灸的基本原理包括经络学说、气血阴阳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是由气血阴阳的平衡与失衡所引起的,脏腑经络学说认为五脏六腑与经络相互联系,通过针灸可以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请简述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其走向。
答:十二经脉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三焦经、足阳明胆经、足少阳胆经,它们的走向分别为: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下贯膈膜,出属口,走两臂,挟胸贯喉咙,下颌骨,入于手掌;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手指端,沿手臂外侧,上肩部,绕臑脏,过颊部,至眼眶下,入鼻旁;足阳明胃经起于眼眶下,向下走足大趾,沿第1跖骨前缘,至第2跖骨间,再上行至膝前,沿股前外侧,下至髌骨,止于足三里;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上行经过内踝,沿小腿内侧,上至膝内侧,再上行至腹股沟,下至内踝;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包络,下贯膈膜,走两臂,挟胸贯喉咙,下颌骨,入于手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端,沿手臂外侧,上肩部,绕臑脏,过颊部,至眼眶下,入鼻旁;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向下走足小趾外侧,沿第1跖骨外侧,至第2跖骨间,再上行至膝外侧,沿股外侧,下至髌骨,止于委中;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内侧,上行经过内踝,沿小腿内侧,上至膝内侧,再上行至腹股沟,下至内踝;手厥阴心包经起于手心中央,出属心包络,下贯膈膜,走两臂,挟胸贯喉咙,下颌骨,入于手掌;手阳明三焦经起于手指端,沿手臂外侧,上肩部,绕臑脏,过颊部,至眼眶下,入鼻旁;足阳明胆经起于足大趾内侧,上行经过内踝,沿小腿内侧,上至膝内侧,再上行至腹股沟,下至内踝;足少阳胆经起于足小趾侧方,上行经过外踝尖,沿下肢外侧,上至肩部,再上行至上颈项部。
针灸实践操作
1、针刺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答:针刺的基本操作包括持针、进针、得气、调气、出针等,持针是指握住针柄的方法;进针是指将针尖插入皮肤的过程;得气是指在进针后感受到针下有气的感觉;调气是指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调治;出针是指将针从皮肤中拔出的过程。
2、常用的灸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灸法有艾条灸、蜡烛灸、龙灸、温针灸等,艾条灸是用艾条点燃后在特定穴位进行熏烤的方法;蜡烛灸是用蜡烛点燃后在特定穴位进行熏烤的方法;龙灸是一种采用特殊手法进行的灸法;温针灸是在特定穴位上插入已经燃烧的细针进行温热刺激的方法。
3、请简述常用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推、拿、揉、按、摩、拍、打等,推是指用手掌或指腹平推皮肤和肌肉的方法;拿是指用手指捏取局部组织的方法;揉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作环形或直线往返运动的方法;按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作上下或左右移动的方法;摩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作来回摩擦的方法;拍是指用手掌或拳头轻击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打是指用手掌或拳头猛力击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
4、请简述常用的拔罐方法及其作用?
答:常用的拔罐方法有普通拔罐法、火罐法、吸罐法等,普通拔罐法是在皮肤表面放置玻璃罐进行负压吸附的方法;火罐法是在皮肤表面放置涂有酒精的玻璃罐进行燃烧产生负压吸附的方法;吸罐法是在皮肤表面放置有负压的吸引装置进行吸附的方法,这些拔罐方法主要用于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
5、请简述常用的刮痧方法及其作用?
答:常用的刮痧方法有直接刮痧法、水牛角刮痧法、瓷勺刮痧法等,直接刮痧法是直接用刮痧板在皮肤表面刮动的方法;水牛角刮痧法是用特制的水牛角刮痧板在皮肤表面刮动的方法;瓷勺刮痧法是用瓷勺在皮肤表面刮动的方法,这些刮痧方法主要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
6、请简述常用的针灸治疗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答:常用的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四神聪、百会、太阳穴、印堂等,四神聪位于头部后枕部两侧的凹陷处;百会位于头顶正中线的最高点;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与耳朵之间的凹陷处;印堂位于额头正中央,这些穴位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失眠、颈椎病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