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学习 / 正文

三伏天贴的作用原理

三伏天贴的作用原理

1、三伏天贴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伏贴的贴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事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更佳。

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2、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敷贴的膏药如提款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三伏天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 进行三伏天灸时会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可防治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秋冬发作的疾病。 中国政府鼓励民众使用三伏贴预防疾病,三伏贴属于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三伏天贴的作用原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三伏天贴的功效是什么

三伏贴所用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气喘。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性较大的黄樟醚,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甘遂中含有多氧二萜的有毒成分,有协同致癌作用,是52种致癌植物之一。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用三伏贴要注意什么

1、在中医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敷贴,建议阴虚体质、湿热体质暂不敷贴。

2、敷贴前需清洁皮肤,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严重皮肤病、过敏体质、发热、吐血者、孕妇勿用;糖尿病慎用。

3、成人可贴4~6小时,小儿2~4小时,若感疼痛或烧灼不适可提前取下,小儿时间适当缩短。贴药后减少活动以免药物脱落,取下药贴时,请用温水湿敷后轻轻揭下。

三伏贴的禁忌症是什么

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贴敷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

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洗浴时,身体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

外用品忌入口,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肺结核及肺癌咳血者禁用,急性咽喉炎、发烧、痰黄等急热症病人也不宜用此疗法。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少数人皮肤贴敷部位呈现浅色印记,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个别人贴敷部位起泡、起疹、化脓时,禁止抓挠,可局部涂擦红霉素和烧伤软膏,严重者需到门诊就诊。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网站地图湘ICP备17004542号-2调理师证.理疗师证.健康管理师证.家庭教育师证.烹饪师证.食疗师证.药膳师证.心理咨询师证.康复理疗师证.足疗师证咨询申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