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痈草,中药名。为紫草科植物小花琉璃草Cynoglossum lanceolatum Forsk.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急性肾炎,牙周炎,牙周脓肿,下颌急性淋巴结炎,毒蛇咬伤。
【异名】破布草、破布粘、大号疟草、一条龙、母一条根、半边龙。
【来源】为紫草种植物披针叶琉璃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
二年生直立草本,被硬粗毛。单叶互生,阔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渐狭而下延,下面具有粗而显明的叶脉,两面均被粗毛,全缘。蝎尾状总状花序;花白色或蓝色、或蓝色中间带红;无苞片;萼片5深裂;花冠管短,喉部有鳞片5,裂片5,先端钝,覆瓦状排列;雄蕊5,内藏于鳞片之下,花药卵形;子房4深裂,花柱稍长。小坚果4,短卵形,直径约1.2~2.0毫米,侧生于心皮柱上,被钩状刺毛。
生于山坡、村边砂质土壤。分布福建、广东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药用价值
【采集】5~8月采收,晒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功用主治
福建晋江二医院《新医药学通讯》:"治急性肾炎,牙周炎,牙周脓肿,下颌急性淋巴结炎。"
治急性肾炎,牙周炎,牙周脓肿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研末,3~6分。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