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内营养适应证是指通过肠道摄入营养物质来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一种治疗方法,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通过正常口腔进食的患者,如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食管癌、胃癌、小肠梗阻、结直肠癌等,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本文将介绍不属于肠内营养适应证的情况。
对于完全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严重昏迷、脑死亡等,肠内营养是不适用的,因为这些患者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营养物质,即使是通过鼻饲或胃造瘘等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其他途径提供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或皮下注射营养制剂。
对于患有严重吞咽困难的患者,虽然他们可以经口进食,但由于食物在经过咽喉、食管和胃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可能导致误吸、呛咳等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肠内营养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直接将营养物质送入空肠,减少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滞留时间,降低误吸的风险,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等。
对于患有急性胃肠道感染的患者,肠内营养是不适宜的,因为在感染期间,胃肠道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较弱,肠内营养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感染可能导致消化道黏膜受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在急性胃肠道感染症状消退后,患者应首先恢复正常的口腔进食,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支持。
对于患有肠道梗阻的患者,虽然肠内营养可能是一个选择,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操作,因为肠道梗阻可能导致肠道积气、腹胀、腹痛等症状,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这些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先行解除肠道梗阻,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支持。
对于患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等,虽然肠内营养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标,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影响肠内营养的支持效果,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营养配方,以确保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取。
肠内营养适应证包括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通过正常口腔进食的患者,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在使用肠内营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确保安全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医生和护士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参数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