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有一首《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严冬过去了,春天的脚步象润物的春雨轻轻地走进了你的身边。春风一吹,万物复苏,五行中春属木,五脏中肝属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思就是说,春季春阳上升,大地回暖,万物推陈出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也应该顺应春季的特点,使机体与外界相统一,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养生重在顺其自然,《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人体是由天地之灵气氤氲而成的,保养也应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肝属木,与春相应,所以春季应以养肝为先。四时之令在春为生,肝主升发,为将军之官,喜条达而恶抑郁,怒则伤肝,所以养肝最重要的是调畅情志和疏导气机。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王冰曰:生,谓动出也。阳气不出,内郁于肝,则肝气混糅,变而伤矣。
杨上善曰:少阳,足少阳胆府脉,为外也。肝藏为阴,在内也。故府气不生,藏气变也。
吴崐曰:少阳不得升生之今,则内郁而变病。
张景岳曰:一岁之气,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夏主生长,秋冬主收藏。春令属木,肝胆应之。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故逆春气,则少阳之令不能生发,肝气被郁,内变为病。此不言胆而止言肝者,以藏气为主也。后放此。诸家所论,可見春季调肝的重要性和及时性。
春天木盛之时,肝气强大,谁也抑制不了,就出现了木火刑金的情况,会发生子时和丑时背痛,重者有烧灼感,初春为冰包火,肝为封闭之脏与外无直接通道,肝火上亢以借肺径,故咳。
心包经和肝经同为厥阴经,谓同名经,在臂为心包经,在腿为肝经,肝血的淤滞可以借心包经宣发。
三焦经和心包经都能为肝郁抒发借道,但是三焦经疏导肝的气郁,心包经疏导肝的血淤,侧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