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支持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送达患者体内,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代谢和生理功能需要的一种治疗方法,肠外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的治疗,尤其是那些因肠道功能障碍、严重感染、创伤、手术等原因导致不能正常摄取食物的患者,以下是适于肠外营养支持的一些常见病证:
1、消化道功能障碍:包括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梗阻、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放射性肠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等问题,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补充营养。
2、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肾衰竭、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营养消耗增加,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如胰岛素分泌不足、肝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导致机体无法充分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因此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补充营养。
3、外科手术后:如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泌尿道手术等,手术后患者常常出现胃肠功能减退、口腔黏膜炎、吞咽困难等问题,影响术后恢复,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饮食。
4、严重感染:如脓毒症、重症肺炎、重症脑膜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营养消耗增加等问题,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补充营养,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5、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口腔结构异常,影响正常的咀嚼、吞咽和摄取食物,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补充营养。
6、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感觉丧失、吞咽困难等问题,影响正常的进食,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补充营养。
7、其他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如消瘦型体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综合征(PEM)、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况。
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病证,肠外营养支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在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