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图说明 一、全息图(神龟图)→全身在腹部的缩影一浅层(皮下)一朝 激反射区治疗对应部位的疾病。 二、经络图→腹部的中层(脂肪层)→经穴,经外奇穴→调整经脉系统病变 三、八卦图→腹部深居(肌层)→调节和治疗脏疾病 腹部腧穴定位 与传统针灸离穴不离经不同之处是穴位要精确定位,按顺序进上下左右进行标记。横竖坐标,夹角垂直定位。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阙穴中心定为8寸,下腹部神阙穴中心至曲骨穴定为5寸,神钢穴中心至天枢再到侧腹部水平距离为6寸。再做水平线进行度量,总厘米数再除以寸数就是病人每寸的厘米数,(-)任脉:随腹白线的自然曲直来定位,①观察毛孔的走向:②辨任脉的色素沉着:③查腹部两边腹直肌正中线下方的凹陷,1、中院:脐上4寸一人体口部→八卦穴居南属火(离)主心与小肠(上焦)。传统主治肠胃病、高血压、精神病、虚劳吐血、气暗等。腹针主治:口、鼻、牙及头面部各种疾病。失眠多梦健忘、大小便异常等。注:上脘、中脘针尖不能朝上,否则易得心脏病、神经发作。2、下院:脐中上2寸→第七颈椎。传统主治:肠胃病。腹针主治相应部位疾病。3、水分:脐中上1寸第七胸椎。传统主治:腹水、呕吐、腹泻、肾炎、小便不通等。腹针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心脏疾病。直刺、深刺、酒胂。4、神阙:脐中央、宜负,高血压禁负,传统主治:急慢性肠炎、水肿酰胀、中风、中暑、妇人血冷等。5、气海:脐中下1.5寸→第23腰椎。传统主治:虚冷、呕吐、腹胀痛、小便疾病、阳瘘、月经不调、神志病、四肢冷等。腹针主治:相应部位疾病、生殖6、关元:脐中下3寸→下腰、低部→八卦穴居北属水(坎)主肾与膀胧。传统主治;诸虚百损、肾炎、生殖泌尿系统疾病等。腹针主治:第四、五腰椎相应疾病,水肿,动则气急、呼吸困难、小便不利等。注:阴阳双补、直刺。针尖不能明上否则气往上脚会冷,朝下肾水下行,正气受损,白带流水,气海、关元合用培元补肾、调内分泌。7,中极:脐中下4寸→尾椎头,针前排尿。传统主治: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腹针主治:调膀胱、尿频、小便不下。注:治尾椎病、不能直接扎,应往痛处挪1-2毫米,否则是调膀胱。膀胱病、前列腺炎建、肥大直刺、深刺。痔疮、旁开以痔点定位置,外痔过皮即可,内痔过皮再往里。中极旁开上下左右1厘米,调外阴、龟头炎、湿疹附:中庭:平第5肪间、胸剑结合处,上院:脐上5寸。建里新上3寸。石门:脐下2寸(绝孕、禁针),主治腹账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女绝孕等。曲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二)足少阴肾经:8、商曲:脐上2寸下腕穴旁开5寸→颈肩结合部,传统主治:腹痛、积聚不食、内歌始目赤痛、腹膜炎、颈肩疼痛等。腹针主治:相应部位疾病、胃断疾患等。调补心、胂、肺、肠胃,注:针尖朝向脚方向。9,石关:脐中上3寸,建里穴旁开0.5寸→颈部,传统主治:呕通脊强腹痛、大小便不利、目赤痛、食管痉挛等,腹针主治:相应部位疾痛,胃肠疾患。10、阴都:脐上4寸,中旁开0.5寸→头部。传统主治:心烦闷、气逆,胀痛、大便难,胁下疾病。11.气旁:脐中下1.5寸,气海穴旁开0.5寸→第腰植旁。传统主治:腰肌劳损、下肢无力等。腹针主治:相应部位疾病,12、气穴:脐中下3寸,关元旁开0.5寸→第四、五腰椎旁。传统主治:妇科病、腹泻等。腹针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垂直深刺,注:肚皮发黄发黑是气郁,松是气虚。针尖不能朝头、否则引起气逆。(三)足阳明胃经:13、滑肉门:脐中上1寸,水分穴旁开2寸一扇部(关节内侧),传统主治:痢、呕逆吐血、舌强、胃肠炎、肩关节炎。腹针主治:肩关节周国疾病。位于神阙之上,直刺中刺,治疗躯干上段及上肢疾病。舌质红、大便正常或略干者降胃气、降血压针尖朝下治肩关节外移2-3分;肩关节里面应内移:肩关节前面应下移后背肩关节应上移。14、天枢:脐中旁开2寸→侧腰。传统主治:胃肠病、妇科病、不孕、病,服针主治:各种腰肌疼痛疾病、上腹及肠胃病。注:调补脾冒肠,直刺治消化类疾病(针尖也可朝脐方向)。比中刺略浅词月经量少、淡等后天血少。太深饭量会大开。15、外陵: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一髋,垂直中刺。传统主治:腹痛、脐痛,疝气、月经痛、假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腹针主治:髋关节及股骨头周围疾病及下肢疾病。治初、中期股骨头坏死、外陵外1-2毫米加针深刺,16、大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传统主 治:下腹疾患及泌尿生殖系疾病。腹针主治:调同侧下肢血液循环、静脉曲张、腿脚不利、针尖朝脚方向。不能扎太 深,否则小腿会发沉,足跟痛、踩关节反应点直下5分为足跟,17、水道:脐中下3寸、关元穴旁开2寸,传统主治:三 焦热结、下腹疾患及泌尿生殖系疾病,(四)足太阴胂经:18、大横:脐中旁开4寸,可略高于膀,但不能低于 垂直刺可调整腰大肌,左大横→八卦穴居西属金、泽(兑)主下焦,右大横→八卦穴居东属木、雷(震)主肝、胆 主治:胃肠疾患为主、泌尿系疾患次之。注:直刺、中刺针尖也可向脐方向、但不能向下、否则扎到腹结、牌虚会加 重,与天枢连用,补脾肠胃、长肉。右大横主治:胸胁胀满、急燥易怒、失眠多梦、消化不良、筋肉拘字,月经不 调、脾胃功能异常等,与水分联用治软组织损伤,(五)特效奇穴:19,金河:脐下1,5寸,气海穴旁开0.5寸,主 治:腰痛、下肢无力、内分泌功能素乱,20、上风湿点:脐中上1,5寸、旁开2.5寸(滑肉门旁开5分、上5分)→射关节 左上风湿点一八卦穴居西南属土、地(坤)主牌冒。腹针主治:肠胃疾病、头晕目眩、久泄脱肛或内脏下垂等及各种 血症、相应射关节周围疾病。右上风湿点→八卦穴居东南属木、风(翼)主肝与中焦,腹针主治:胸胁胀满、急躁易 怒、失眠多梦、消化不良,筋肉拘字、血经不调等血症,相应肘关节周围疾病。注:浅刺治疗时关节周围疾病,中刺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面神经炎,21、上风混外点:脐中上1寸,正中线旁开3寸(滑肉门外1寸)一腕关节。腹针主 治:手关节活动障碍、手指麻木等腕关节周围疾病。22、下风湿点(护宫穴):脐中下1.5寸,正中线旁开2.5寸(外 陵下5分外5分)→膝关节,左下风湿点→八卦穴居西北属金、天(乾)主肺与大肠,腹针主治:皮毛枯槁、易感冒 有汗无汗、胸闷、咳嗽、痰饮、尿少水肿、便秘、痢疾等,相应膝关节周围疾病,右下风湿点→八卦穴居东北属土 山(艮)主上焦。酸针主治:心肺功能异常,相应膝关节周围疾病,注:浅刺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23、下风湿下 点:脐中下2寸、正中线旁开3寸(下风湿点下5分外5分)→踝关节,主治:踩关节疾病。24、下风湿内点:外陵穴 (脐中下1寸,正中线旁开2寸)下5分内5分一膝关节内侧,主治:相应部位疾病。25、下院穴外3寸(上风湿上点 得指、治疗拇指相关疾病。26、下风湿外点:脐下2寸(石门)旁开3寸,浅刺治疗小腿外侧痛、关节疾病、足外 翻,27、气外:气海穴旁开1寸,治疗膝关节骨性病变。28、平肝穴:滑肉门外6-7分,比滑肉门高1-2分,直深刺至 腹肌,与滑肉门连用补肝阴、治疗慢性肝炎,慢性皮肤病,更年期,调节乳腺,针尖朝肚脐方向、斜刺45度,29、腹 部大椎穴:下脘下1-2毫米(大椎位置)直深刺至白线组织,若扎过深,喉晚会发痒,咳嗽,要提起一点。与平肝穴连 用解毒、活血、抗感染、消炎,治阴虚火旺,30、泄热穴:平气海、脐中下1.5寸,旁开3寸、垂直深制,右边泄心 肝、胆三脏之火。左边泄大肠,肺、胃之火,通大便,31、遗精穴:关元旁开1寸。腹部奇穴1:外陵下5分外5分,腹 部奇穴2:气海穴旁开1寸。脘下:中院下5分,胃上:脐上2寸,旁开4寸,主治胃下垂,提托:关元穴旁开4寸,主 治:子宫下垂,下腹痛、痛经,腹胀、胃下垂。子宫: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主治不孕症,妇科病,32、腹股 沟:气旁与外陵连线,时关节:滑肉门外5分上5分,腕关节:滑肉门外1寸,膝关节:外陵外5分下5分。踩关节:大 巨外1寸。33、腹针翳风穴:中胞膀开0.3寸,上0.20.3寸,浅刺。34、关元下5分垂直深刺,有加强治疗哮喘、卵果 早衰、心脏病、老年人、肾病 处方原理 中医方剂的取穴方法,西医的病名,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脏产生气血,经脉传输气血,四肢百骸使用气 血,经络的分布是对称的。内脏系统是不对称系统,心脏在胸壁左边,肝脏在腹腔的右边,脾脏在腔的左侧等,腹 部左右的同名穴在针刺调节外周系统时,可以治疗相同疾病,而在调节内脏系统时,左右同名穴性则不同,左侧穴位 可以治疗的疾病,右侧则有时不具备同样的功能 一、先调理脏腑,再调理经脉,再局部治疗,如 颈推病是牌胃两虚引起,就先中脘、关元补脾肾(调理脏腑),再用滑肉门调理上半身经脉,再 用商曲对局部症状进行治疗,肩周炎:中深刺 经脉系统 或中刺(调理脏腑)→商曲中刺(疏通经气)→ 滑肉门浅刺(治肩局部病变,作用靶点) 二、1、腹部全息(神龟图)取穴法:①位于腹壁浅层:头部伏于中院穴上下,头部疾病取中院、阴都周围的穴位。颈部以两侧商曲伸出、颈部疾病取商曲、石关及附近穴位。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处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上肢疾病取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之间的同侧穴位,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下方伸展与人体下肢相应,下肢族病取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之间相应穴位,尾部从两侧气旁穴(气海旁开0.5寸)向下延伸,终止于关元穴下面,腰椎疾病取腰部附近穴位治疗。②线性规律:肌肉、神经、骨起止点在腹部投影也是线性,一般在其起止点或中点取阿是穴,③将腹部全息结构看成一个立体结构:如扇关节:滑肉门投影为肩的扇偶部分,以它为中心看扇关节上下左右前后,前后就通过针刺深浅来定,即在天部可以再分深浅。④症状表现出来的地方浅刺:若是病根所在则应深刺。2、循经取穴法:针刺腹部中层治疗全身疾病,调节外围系统,有六条经脉:任脉、肾经、胃经、牌经,肝经,通过头面、胸与同名经相接,通过四肢末端与表理经相接,通过脏胞和经别等形成一个统一有机体。3、八卦取穴法:就是八卦定位,调节脏的取穴方法,位于腹壁深层,根据脏在腹部的投影特点:针刺穴位胞壁深层调节脏胞的辩证取穴方法。如心肾不交出现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口千、干、腰膝酸软等症,则用中脘(离)+关元(坎)治疗 三、1、一病一方,君:选择一、二个主要穴位,调理脏(深刺),臣:辅助加强主穴治疗作用。佐:辅助主、辅穴调理相关的经脉和病变的穴位。使:导引气血直达病灶的穴位,选穴要精面少。2、①从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和局部。②配的穴位不同,治疗范围就有很大区别。如中脘与关元配伍,则补脾补肾。中院与下院相配,则和脾健胃3、穴位的针刺深度:①一般主穴深刺(任脉),肾经上穴位中刺,胃经上穴位中、浅刺。②根据病情有所变化来决定针刺深度。③急症刺之深,以疾调气血:缓症刺之浅,以和内安外。范围广泛,叩刺、散刺(浅中之浅),④病程短或邪在表浅刺(0.3-0.5寸)。病程虽长未及里或邪在胰理中刺(0.6-1寸)病程长累及脏腑邪在里者深刺(1-1.5寸)⑤在天、人、地三部依病情针刺深度再各分为浅、中、深刺。⑥调理脏深刺、疏通经络中刺、四肢头面部疾病浅刺。⑦如果是双侧取穴,则健侧浅刺、患侧中刺或深刺。4、穴位加减变化:①主症不变,随着兼症的不同而加减变化,如中和关元为天地针,是补肾补脾之方,适于脾虚、肾虚所致骨关节疾病和部冷痛、五更泄泻、水肿等牌肾阳虚证侯。加下脘就兼有理胃气的作用,把下脘针刺深度变浅,则有改善脑供血作用(治疗颈椎),肾虚重加气海兼有增强补肾的作用,如果把气海和关元的针刺加深,就有治急性腰痛的作用,②处方主要穴位配伍变化,则处方的作用和适应症也会改变,如落枕:中院+高曲(患)骨肉门(患)则滑利颈部肌肉消炎止痛,如果把商曲(患)改为商曲(健)就变为治疗肩周炎处方,就有滑利肩关节改善肩部血液循环作用。与双侧商曲配伍,则是治疗颈、肩部处方。③同样的疾病,随着症状的不同,穴位也会发生加减变化,对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症状,要把穴位加减辩证条理化,5、穴位刺激量变化(深浅、强弱)和穴位的增加等方面变化,则治疗适应症范围就有差别。如中脘与关元,如果中刺的比关元深,是以调理脾胃为主。如果关元刺的稍比中脘深一点,就是以补肾为主。如果针刺同样深不变,则加气海就增强了补肾使用。6、处方分类:①疾病类处方:有的有主穴和辅穴,如天地针,有的只有佐穴,如开四关、腹四关,②证候类处方:天地针、引气归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