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针操作时的基本手法1、点叩法:行杵时,杵针尖向施术部位反复点叩或叩击,如雀啄食,点叩叩击频率快,压力小,触及浅者,刺激就小;点叩叩击频率慢,压力大,触击深者,刺激就大。以叩至皮肤潮红为度。面积小的腧穴用奎星笔点叩,面积大的腧穴用七曜混元杵或五星三台杵叩击。 2、升降手法行杵时,杵外尖接触施杵腧穴的皮肤上,然后一上一下地上推下退,上推为升,下退为降。推者气血向上,退者气血向下。此法一般用全铜杵或奎星笔操作。 3、开阖手法行杵时,杵针尖接触施术腧穴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逐渐贯力达杵针尖,向下行杵,则为开,进杵深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达到使气血向四周分散的目的,随之医者慢慢将杵针向上提,但杵针尖不能离开施术腧穴部位的皮肤,此为阖,能达到气血还原的目的。此法一般用金钢杵或奎星笔操作。 4、行杵针,用杵针的针柄紧贴施术腧穴的皮肤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作太极运转,或作顺时针,逆时针运转,或作左右运转,或作环形运转。临床上根据施术腧穴部位的不同而作不同的运转手法。八阵穴多作太极运转手法,河车路多作上下,左右运转手法。 5、分理手法行杵时,杵针柄或杵针肖紧贴施术腧穴的皮肤上,作左右分推则为分;上下推退则为理,该法又称分筋理气法。此法一般用于八阵穴和河车路穴位以及其它腧穴面积较大的部位施术。 杵针疗法的补泻手法杵针疗法的补泻手法,以补虚泻实,祛邪扶正,调理气机,平衡阴阳,防病治病为目的,与针刺补泻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氏崇历代针砭之至理,发扬师传之奥妙,颇有临床之心得,概括杵针的经手法如下: 1、升降补泻法补法:杵针尖点叩腧穴后,向上推则为辅法。泻法:杵针尖点压腧穴后,向下推动,则为泻。 2、迎随补泻法若作升降补泻时,腧穴不能确定上下时,可用迎随补泻法。补法:随经络气血循行或河车路气血的循行,太极运行方向行杵者为补法。泻法:逆经络气血循行或河车路气血的循行,太极运行方向行杵时为泻法。 3、开阖补泻法 补法:杵针尖点压在腧穴上,由浅入深,渐进用力,向下行杵,则为补法。泻法:杵针尖点压在腧穴上,由深渐浅,迅速减力,向上提杵,则为泻法。也可以用针刺的“烧山火”“透天凉”的补泻手法体现杵针的开阖补泻法。 4、转重补泻法补法:凡轻成行杵,则为补法。泻法:凡重深行杵,则为泻法。 5、徐疾补泻法补法:凡快而轻的手法,则为补法。(一息在5次以上)。泻法:凡重而慢的手法,则为泻法。(一息在4次以下)。 6、平补平泻行杵时轻重、快慢适中或迎随、升降、开阖均匀者,则为平补平泻法。 李氏杵针补泻手法,可以单独用一种补泻手法,也可以几种手法结合运用。如若补之,宜轻而快行杵;若浮之,可重而慢行杵。余如升降、开阖、迎随亦“调气之放,必在阴阳也”(《难经·七月十二难》)。经云:“补泻无过其度”(《灵枢·五禁》)“然久泻之中潜有补济之气;久补之内,寄于泻夺之机,变也。故开中有阖,升中有降,适透他之神杨,若明其理,思过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