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前iPhone被查出有盗取用户信息的风险,再到生物共振治疗仪超范围使用被叫停,这预示着还有多少“神奇仪器”需要打假。
1、从对摩拉、百康等“生物共振治疗仪”的检验检测过程中,看不出任何能够有效识别抗原-抗体反应的步骤,而其宣称的“过敏信号”说,也从未得到任何临床指南和专业教材的承认。
2、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治疗仪”就会发现有不少类似仪器:经颅磁刺激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人体经络细胞修复仪、电子暖宫养巢护理仪……与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过程复杂的正规诊疗仪器相比,这些“神奇仪器”往往具有以下特点:宣称基于光、声、磁等物理原理;堆砌各种土洋概念如“经络”、“纳米”、“排毒”、“暖宫”、“顺势疗法”;操作简单,“诊疗”过程无痛、快捷;适用范围极广,各个科的各种病都能治。
查证者:胡远东 | 医学博士
据央广网报道,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卫计委近日发函,对摩拉、百康等两家生物共振治疗仪不再予以注册,并叫停仪器的超范围使用。自2003年开始,这种生物共振治疗仪从德国引进国内,随后,全国多家医院甚至三甲医院都购买了此类设备。
这种仪器真的有用吗?为什么有关部门要针对其下文限制使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从宣传上看,生物共振治疗仪是通过收集“过敏信号”来检测过敏原
生物共振物理治疗仪的商家介绍页面截图
从商家介绍来看,这种生物共振物理治疗仪专攻过敏原检测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而网上各种不同版本的该机器原理说明,基本都是在下面这段话的基础上做一些细小调整:
根据上面这段话,我们不难将这个“治疗仪”的原理归纳为以下几步:
显然,这个原理的关键就是能不能收集到所谓的过敏信号,如果不能搜集到或者根本不存在一个准确的“过敏信号”,那后面的所谓信号转化、重新输入人体等等都只是痴人说梦。
“过敏信号说”从未得到过专业学会和临床指南承认,生物共振治疗仪根本无法实现其宣传的作用
作为生命得以在危机重重的自然环境中存续的重要保障,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准确识别细菌、病毒等对身体有害的“外来异物”并启动防御机制将其消灭或排出体外,而对与身体接触的空气微粒等无危害的外来物则不启动防御反应。
从识别到防御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实现的,抗原可以看成是异物的特征性标志,可以是蛋白质或者其他分子,而抗体则是免疫系统为带有抗原的物质量身定做的“封印”,基本都是机体合成的蛋白质分子。
过敏,或者用更规范的医学术语“变态反应”,目前其机制已经明确和公认的部分是机体对一些本来不应该识别为有害异物的物质产生了过度敏感的反应。
显然,根据上述现代医学理论,诊断和治疗过敏反应都应该着眼于分子水平,只有找到导致过敏的抗原分子(过敏源),才能有效治疗和预防。
目前大型医院的正规过敏源体内检测试验,都需要将含有各种过敏源的微量检测试剂与皮肤接触或注射到皮下,检测是否发生过敏反应。而体外试验则是抽血后分离血清,用含过敏原试剂来检验,需要有创的抽血操作,检测时间也比较长。
那么生物物理共振仪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根据新闻报道,这种检测仪在检查时只需仪器探针与患者的手指相接触,就可以实现“通过检测人体内存在的过敏信号可与何种过敏原的信号实现共振,从而找到导致受检者过敏的过敏原和过敏程度。”而所谓的治疗则是将探针与孩子的前胸及后背相接触,增加一个“信号逆转回馈”的过程而已。
从这个仪器的检验检测过程中,看不出任何能够有效识别抗原-抗体反应的步骤,而其宣称的“过敏信号”说,也从未得到任何临床指南和专业教材的承认,凡是受过初等正规医学教育的人,都不难看出这种“治疗仪”纯粹是在忽悠患者。无怪乎从六七年前起,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就连续多次致函当时的国家药监局,要求撤销对这种设备的使用许可了。
还有多少“神奇仪器”需要打假?
而吊诡的是,即使是在专业学会一再反对的情况下,最近有关部门要求医疗机构停用该产品的函中也仅仅表示原审批只允许用于辅助治疗,用于检测过敏原是超范围使用,因此要求“严格按照注册范围使用”,即还是可以用于“辅助治疗”的。但是,该“治疗仪”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建立在其能检测出所谓“过敏信号”的基础上的,如果连检测的原理都站不住脚,那还谈什么治疗作用呢?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治疗仪”就会发现还有多如牛毛的类似仪器:
与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检测过程复杂的正规诊疗仪器相比,这些“神奇仪器”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显然,这些五花八门的治疗仪背后,不是厂家真的掌握了什么黑科技,而是赤裸裸的疯狂逐利:
生物共振治疗仪屡遭专业人士抨击,至今都还没有完全弃用,其他的这些治疗仪们又要等谁来打假才会倒下呢?
图片来源:123rf图库
转载自腾讯《较真》栏目